五运三纪
即五运三气。详该条。
即五运三气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虎刺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又名百日内嗽、乳嗽、胎嗽。指婴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、痰嗽。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、湿热之邪,郁于肺卫,聚液成痰,痰热阻肺,肺失肃降,气机逆乱所致。临床以发病急,变化快,由肺累及心肝
病名。①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生于足心涌泉穴之痈疽。又名涌泉痈、井泉疽、足心痈、足心发、脚心痈、脚心毒、足底疔、穿心疔、水疔、病穿板、脚底穿心疔、穿板疽、丹疽、掌心疽、穿板龟、穿窟天蛇。因肾经虚损,湿热
《癍论萃英》方。桔梗、生甘草、牛蒡子(炒)各一两,麦门冬(去心)半两。共为末,加竹叶同煎,徐服。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疼痛。
骨名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又称,又名血盆骨。即锁骨。参见拄骨条。
一名《饮食辩录》。6卷(其中卷1及卷6又各分上下)。清·章穆撰。刊于1823年。分总类(包括水、火、油、代茶)、谷类(包括饭、粥、酒等)、菜类、果类、鸟兽类、鱼虫类等六大类,653种。每种均以《本草纲
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,名鬼堂。”所指即上星穴。又《千金翼方》作尺泽穴别名。
【介绍】:见刘宇条。
见伤寒类证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巴戟天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