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假大薯

假大薯

药材名称假大薯

拼音Jiǎ Dà Shǔ

别名木香、假通虎城、土木香

出处《广西中药志》

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卵叶马兜铃。冬季挖取根部,除去地上部分和细根,洗净,切成数段,晒干。

原形态攀援半灌木,无毛。叶互生,卵形至矩圆状卵形,长6~21厘米,宽5.5~14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脏形,两侧圆耳状,全缘;叶柄长3~12厘米,腹面具浅沟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柄长约1厘米,有微毛;苞片1枚,卵形,细小,边缘密生毛茸;花萼管状,有毛,长5~7.7厘米,暗紫色,下部膨大呈球形,内壁有四撮短柔毛,颈部收缩,弯曲,前端侧向开放呈喇叭状,有脉纹5条;雄蕊6枚,与花柱结合;花柱6深裂,锥尖,子房长柱形,有6棱,下位,6室。蒴果近圆形,径约4厘米。种子多数,扁平而薄,钝三角形,边缘延伸呈浅灰黄色的翅。花期5~6月。果期9~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腰以下的阔叶树林中或林缘。分布我国南部。

性状根呈圆柱形,稍弯曲,长短不一,长30厘米左右,径1~3厘米,表面暗灰黄色,有细的皱纹,折断面不平坦,皮部薄,厚1~4毫米,木部射线乳白色,狭细,木部微带黄色,有细孔状的导管。气微香,味略苦。

性味味微苦辛,性凉,无毒。

归经入肺、心二经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治无名肿毒、瘰疬、疔疖、疮疡,蛇、虎咬伤及痢疾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。

注意气虚者忌用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浮石

    药材名称浮石拼音Fú Shí别名水花、白浮石、海浮石、海石、水泡石、浮水石、大海浮石出处1.浮石始载于《日华子》。2.《嘉佑本草》附于“石蟹”下。3.《纲目》曰:“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,日久结成者

  • 栎叶槲蕨

    药材名称栎叶槲蕨拼音Lì Yè Hú Jué别名树上槲蕨、树骨碎补出处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槲蕨科植物栎叶槲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ynaria quercifolia (L

  • 鼋膏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鼋膏药材名称鼋膏拼音Yuán Gāo别名鼋脂(《淮南万毕术》)。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鼋甲"条。功能主治张鼎:&quo

  • 新疆远志

    药材名称新疆远志拼音Xīn Jiānɡ Yuǎn Zhì别名远志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远志科植物新疆远志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ala hybrida DC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

  • 黑络丸菌

    药材名称黑络丸菌拼音Hēi Luò Wán Jūn别名黑根须腹菌、黑络丸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腹菌科真菌黑络丸菌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izopgon piceus B

  • 刺黄柏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黄柏药材名称刺黄柏拼音Cì Huánɡ Bò别名安徽小檗、黄柏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的根、茎或树皮。秋季采收。原形态落叶灌木,高

  • 斑花杓兰

    药材名称斑花杓兰拼音Bān Huā Sháo Lán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ripedium guttatum Sw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净,晾干

  • 斑鸠占叶

    药材名称斑鸠占叶拼音Bān Jiū Zhàn Yè别名战骨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mna puberula Pamp.Premna fulua Cr

  • 橙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橙叶药材名称橙叶拼音Chénɡ Yè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。化学成分橙叶含挥发油0.2~0.3%,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、柠檬醛和柠檬烯等。功

  • 斑叶堇菜

    药材名称斑叶堇菜拼音Bān Yè Jǐn Cài别名天蹄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uariegataisch. Exc Link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