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。为木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足底。俗称脚底板。
见《矿物学与丹药》。为白石脂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曲本草》一书,已佚。
《审视瑶函》卷四方。桔梗、天麻、防风各半两,五味子、全蝎、乌风蛇、细辛、赤芍药各一两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半,食远米饮调下。治眼胞外翻,贴于外睑之上,如舌舐唇之状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即白背叶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真气耗散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气散腹胀之症,时胀时退,气怯,言微,目慢神清,静则稍减,动则胀急。”多因劳累太过,中气受伤,或久病缠绵,元气受损,真气散乱所致。治宜补气敛气为主。气怯
【介绍】:金代医家。字仲明。金·兴定(1217~1221)中,镇阳人。受名医张子和学,参与整理《儒门事亲》,并为之作补遗名《伤寒心镜》一卷,又名《张子和心镜别集》,首论河间双解散及子和增减之法。
古代眼科手术方法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金针开内障。详该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甘草小麦大枣汤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