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葛哲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薤白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胆气虚怯所出现的证候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胆虚……病苦眩,厥,痿,足指不能摇,躄,坐不能起,僵仆,目黄,失精,。”又称胆气虚,胆气不足。《本草经疏》:“胆虚二证:易惊,属胆气虚;病后不得眠,属胆虚
出《本草品汇精要》。为杨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针灸大成》卷十:“小儿喉中气响,掐大指第二节。”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忍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多因登高跌坠,或闪挫受伤,损及冲任,恶血下流,以致突然阴道出血量多,色鲜红或黑黯有块,腹部按之疼痛。治宜行血祛瘀。方用逐瘀止血汤,或用七厘散、益母膏等。
【介绍】:见徐豳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金匮翼·诸血统论》。指火热蕴盛或瘀热内蓄所致的吐血。由热蓄血中,迫血妄行。症见口鼻皆出,势如泉涌,膈上热,胸中满痛,脉洪大弦长,按之有力,精神不倦,或血是紫黑成块,或小腹满、小便不利,或喜
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孩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