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刺血红

刺血红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血红

药材名称刺血红

拼音Cì Xuè Hónɡ

别名花叶假杜鹃

来源爵床刺血红Barleria lupulina Lindl.,以全株入药。

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

性味辛、苦,温。

功能主治通经活络,解毒消肿。主治毒蛇咬伤,犬咬伤,跌打损伤,痈肿,外伤出血。

用法用量2~3钱;外用适量,鲜叶捣烂敷患处。

注意孕妇忌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刺血红

药材名称刺血红

拼音Cì Xuè Hónɡ

别名七星剑、血路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花叶假杜鹃的全株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rleria lupulina Lindl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花叶假杜鹃灌木,高约2m。茎直立,多分枝。叶对一;有短柄;吉片披针形,长4-8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两面均被白色柔毛;在叶柄基部有一对向下的针刺,紫红色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具多数大苞片;萼片4,成对,外面一对较大;花黄色,花冠管状,5裂,裂片近相等;发育雄蕊2-3,退化雄蕊1-2;子房上位,2室,花柱长。蒴果卵形,中部以下有种子4颗。花期5-7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湿地、材旁或路边,也有栽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形,具棱,木质。叶对生,多皱缩或破碎,完整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-8cm,顶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有白色柔毛;具短叶柄,叶柄基部有一对向下的针刺,呈紫红色。

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:山栀甙甲酯(shanzhiside methyl ester),假杜鹃素(barlerin),乙酰基假杜鹃素(acetylbarlerin),6-O-乙酰基山栀甙甲酯(6-O-acetyl-shanzhiside methyl ester)和7-乙酰基野芝麻新甙(ipolamiido-side)。另含甜菜碱(betaine)。

性味味辛;苦;性平

功能主治通经络;续筋骨;解毒消肿。主跌打肿痛;骨折;外伤出血;痈肿疮毒;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0g。外用,鲜品适量,捣敷。

注意孕妇禁服。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"孕妇忌服。"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棱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六棱麻药材名称六棱麻拼音Liù Lénɡ Má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驾尾科植物小花鸢尾的根,根茎。四月采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须根丛生,粗壮。根

  • 石栗

    药材名称石栗拼音Shí Lì别名黑桐油树来源大戟科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 (L.)Willd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性味微苦,寒。有小毒。功能主

  • 指甲兰

    药材名称指甲兰拼音Zhī Jiɑ Lán别名枫兰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短茎萼脊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direa subparishii (Tsi)E. A. Chr. [Hygrochi

  • 猪肚子

    药材名称猪肚子别名羊角天麻、鸡多囊、唐古特蟹甲草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 (Maxim.) Hand.-Mazz.以地下块茎入药。秋末苗枯后采挖,洗净晒干。性味

  • 糯米条

    药材名称糯米条拼音Nuò Mǐ Tiáo英文名Chinese Abelia别名茶条树、小榆蜡叶、小垛鸡、山柳树、毛蜡叶子树、水蜡、白花树出处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糯米条的茎

  • 蛇藤

    药材名称蛇藤别名穿山龙[福建]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蛇藤Celastrus hookeri Prain.,以根入药。性味苦、辛,温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活血行气,疏风祛湿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  • 阿魏侧耳

    药材名称阿魏侧耳拼音ā Wèi Cè ěr来源药材基源:为白蘑科真菌阿魏侧耳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ructificatio Pleuroti Ferulae采收和储藏:采收子实体,除去杂质,

  • 大叶鸡菊花

    药材名称大叶鸡菊花拼音Dà Yè Jī Jú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大叶斑鸠菊的根皮或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uolkameriifolia (Wall.)DC.采收和储

  • 翼核果

    药材名称翼核果拼音Yì Hé Guǒ别名血风根、血风藤、红蛇根、青筋藤、铁牛入石、拉牛入石来源鼠李科翼核果属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.,以根入药

  • 美人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美人蕉根药材名称美人蕉根拼音Měi Rén Jiāo Gēn别名观音姜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小芭蕉头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南宁市药物志》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根茎。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