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太阴病、少阴病、厥阴病等三阴病的总称。《医学心悟·六经见证法》:“三阴有传、有中。……三阴有传经者,由三阳而传入三阴,此热邪也。有直中者,初起不由阳经传入,而直中三阴,此寒邪也。”三阴病多见里证
见《医方考》卷二。即痰膈。详该条。
津和血均源于饮食精气所化,同属人体的阴液。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作用,互相转化,参与周身体液的调节,病理上则互相影响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故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。”因大汗则津泄,故对失血、贫血者不宜发汗
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归来,见该条。②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承泣。见该条。
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。为茯苓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徐嗣伯条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甘露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脉经》。指崩下之血为青色者,临床极少见。治疗参见血崩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承洛条。
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。不论因病生痰,或因痰致病,均与肺、脾二脏有关,有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的说法。①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。如热痰、寒痰、燥痰等。②指病因病证。如风痰、痰火、痰湿、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