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一叶萩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。即泻青丸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万病回春》卷三。一作逆、逆。《内经》称哕。金、元多称咳逆。又称吃逆、吃忒。俗称打咯忒。指胃气冲逆而上。呃呃有声的症状。《医碥》卷二:“呃逆,即内经所谓哕,气自下冲上而呃呃作声也。”其声短促
前胸部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热争则喘咳,痛走胸膺背,不得太息。”
【介绍】:见赵良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①指女子第一次来的月经。②中药名。古代有以初潮之月经,干燥后取其粉末而入药。
见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为猪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引致痘疮(天花)之邪毒。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,故称为“痘毒”。《医学正传》卷之八:“盖因胎毒藏于命门,遇岁火太过,热毒流行之年,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。”
瘀,瘀积。通常指血液停滞。参血瘀条。
少商、商阳两穴的合称。详见两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