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夹脊穴

夹脊穴

经外奇穴名。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从项始数脊椎侠脊,疾按之应手如痛,刺之旁,三痏立已。”杨上善注:“脊有二十一椎,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,痛处即是足太阳络,其输两旁,各刺三痏也。”《华佗别传》:“又有人病脚躄不能行,……后灸愈。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,端直匀调如引绳也。”即指脊椎旁0.5寸处为穴位。近代诸书多同此说。即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.5寸,左右共34穴。亦称华佗穴华佗夹脊佗脊脊旁等。亦有以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.5~1寸为穴者,计48穴(见《针灸学》上海中医学院)。②《类经图翼》:“夹脊穴:《肘后》云,此华佗法。《千金翼》云:治霍乱转筋,令病者合面而卧,伸两手着身,以绳横牵两肘尖,当脊间绳下两旁,相去各一寸半所。”主治见右表:

夹脊穴主治表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扭

    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秦艽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

    医案著作。许履和等整理。本书收载评选静香楼医案2卷、评选继志堂医案2卷、评选环溪草堂医案3卷、评选爱庐医案24条。每部医案分列门类,每门有验案数则,每案先录医案原文,后依次为柳宝诒选评、邓养初和孙梓文

  • 肩井

    经穴名,代号GB2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膊井、肩解。属足少阳胆经。手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肩上,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。或以手拼拢,食指靠颈,中指尖到达处是穴。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,副神经;并

  • 藜芦中毒

    病名。因药服或误服藜芦过量中毒。症见出汗,流涎,无力,胃部灼热疼痛,剧烈呕泻,甚至便血。严重者迅即抽搐,谵妄,昏迷,甚至死亡。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载解藜芦毒药有雄黄、煮葱汁、温汤

  • 枳桔平胃散

    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枳壳、桔梗、苍术、陈皮、甘草、厚朴。为末服。治气结腹胀,胸前饱闷。

  • 王德肤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硕条。

  • 汪哲

    【生卒】:十八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朴斋。安徽休宁人。撰有《产科心法》一书(刊于1799年)。

  • 产后吞酸

    病证名。庄复严《妇科百辨》:“妇人产后吞酸者何?曰此胃中积痰滞火所致。宜七气合二陈汤。”

  • 神仙减水法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五册方。人参、天花粉、知母、黄连、苦参、麦门冬、浮萍、扁豆、黄芪各一两,黄丹少许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,新汲水调下。治三焦虚,三消渴疾,日夜饮水无度。

  • 乌鸡丸

    ①《寿世保元》卷七方。海金沙、侧柏叶《盐水炒)各四两,厚朴(姜炒)、当归(酒洗)各三两,白术、川芎、白芍药(酒炒)、熟地黄各二两,羌活、防风各一两半,炒香附、人参、砂仁各一两,甘草三钱。为末,用白毛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