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允贤
【介绍】:
元代医生。文江人。撰有《医方大成》等书。
【介绍】:
元代医生。文江人。撰有《医方大成》等书。
经穴名。代号SP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足太阴、厥阴、少阴之会。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另说:“在内踝上八寸”(《千金要方》);“在内踝上一寸”(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)
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上胞下垂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祝尧民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皮急紧小症、眼胞紧小、皮急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睥急紧小,谓眼楞紧缩,乃倒睫拳毛之渐也。若不因治而渐自缩小者,乃膏血精液涩耗,筋脉紧急之故。若因治而急小者,多因睥宽倒
出《桂海虞衡志》。即黄皮果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姚起凤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4卷。清·姚澜(又名维摩和尚)撰。刊于1840年。本书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。分通经络的药物(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)及不循经络杂品。此外,书中附脏腑内景图、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、总
温法之一。即温胃散寒。用温热药治疗胃寒证的方法。症见胃脘胀满,疼痛绵绵,遇热则减,遇寒加剧,泛吐清涎,脉沉迟,苔白滑等,方用良附丸或选用良姜、干姜、丁香、吴茱萸、豆蔻、肉桂、川朴等药。
病证名。指咳嗽由外感风邪引起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伤风咳嗽之症,憎寒,壮热,头痛,眼眶痛,自汗,恶风,鼻塞,涕流,痰结肺管,咳嗽不已。”《明医杂著》卷二:“春若伤风咳嗽,鼻流清涕,宜辛凉解散。”方如
五音之一。脾音宫,其音沉宏雄壮,大而和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