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导引图

导引图

书名。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的帛画,是迄今我国最早的导引图谱。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连在一起。画高40厘米。上有四十四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象,分上下四层,每层绘有11幅小图。每幅小图平均高9~12厘米。每小图为一人像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或有衣著,或裸背,均为工笔彩绘。除个别人像作器械运动外,多为徒手操练。其中涉及到动物的有八图。鸟最多,占四图,计有鸟、鹞、鹤、鸇。猿猴次之,计二图。此外为一龙,一熊。与五禽戏相对照缺鹿和虎。原无图名,现名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定的。②《隋书经籍志》:《导引图》三卷。原注:立一,坐一,卧一。③《导引图序》。梁肃作,原载《崇文总目》,王应麟《汉书艺文志考证》引文。此图可能是唐人图,系宋初著录。④《云笈七韱》卷三十四《宁先生导引养生法》有图。亦系宋画。原出处不详。⑤《六气导引图》一卷,见《崇文总目》。⑥《黄庭五藏导引图》一卷,见《崇文总目》(以上②至⑤皆佚)。⑦清·敬慎山房刊有《导引图》,但流传不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因方

   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条。

  • 龙火内燔

    龙火,指肾火,命门之火;燔,焚烧之意。即肾火偏亢,详该条。

  • 撞红

    见《妇科易知》。指男女性交时,妇女月经适至,俗称撞红。

  • 耳疔

    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疔生于外耳。由肝胆经火毒上炎而发。若生于耳孔内,色黑根深,形似椒目,痛如锥刺,痛引腮脑,破流血水。治宜泻火解毒,凉血止痛。可选用黄连解毒汤、仙方活命饮等加减。外用蟾酥丸磨

  • 良方温经汤

    即温经汤第三方,见温经汤条。

  • 清聪化痰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三方。橘红(盐水洗)、蔓荆子、赤茯苓各一两,酒黄芩、酒黄连、白芍药(酒浸,煨)、酒生地黄、姜半夏曲、柴胡各七钱,人参六钱,醋青皮五钱,生甘草四钱。为细末,葱汤浸蒸饼为

  • 气逆难产

    病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指因气逆造成的儿不能下生。多因产妇临蓐心怀恐惧,恐则神怯,气机不利,气逆不行小儿转动无力所致。症见临蓐数日,儿头尚未到产门不能下生。治宜利气安神,调畅气机。除安慰产妇之心,使其

  • 难经悬解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黄元御撰于1756年。黄氏根据个人阅读《难经》的心得,对八十一难予以逐段注解,注文大多简要,诠释或以《内经》理论予以对照,但真正发挥义蕴的见解并不多。现有《黄氏医书三种》本等。

  • 上胞下垂

    病证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又名睢目、侵风、睑废、睥倦胞垂、眼睑垂缓、睑皮垂缓。发病有先后天之分:先天性者由发育不全引起;后天多因脾虚气弱,脉络失和,风邪客睑而成。此外,外伤、肿瘤、

  • 目转耳鸣

    证名。指眼目昏旋耳有鸣响的症候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风行太虚,云物摇动,目转耳鸣。”多由肝热,肝肾阴血不足,风阳上扰所致。参眩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