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小青龙汤

小青龙汤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小青龙汤

药方名称小青龙汤

处方半夏(汤洗.七钱),干姜(炮)、细辛(去叶)、麻黄(去根节)、肉桂(去皮)、芍药,各一钱半。甘草(炙.一钱),五味子(五分)。

功能主治治伤寒表证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发热,咳嗽微喘,又治肺经受寒,咳嗽喘急。

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钟,煎至一钟,不拘时服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小青龙汤

药方名称小青龙汤

处方干姜(炮)、细辛(去叶)、麻黄(去节.根)、肉桂(去粗皮)、芍药、甘草(炒),各三两。五味子二两,半夏(汤洗七次.切作片)二两半。

炮制上将七味为粗末,入半夏令匀。

功能主治治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发热,咳嗽微喘。又治溢饮,身体疼重,及咳逆倚息不得安卧;或因形寒饮冷,内伤肺经,咳嗽喘急,呕吐涎沫,并宜服之。

用法用量每服三钱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温服,食后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伤寒论》:小青龙汤

药方名称小青龙汤

处方麻黄(去节)9克 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甘草(炙)6克桂枝6克(去皮)五味子3克半夏9克(洗)

功能主治解表蠲饮,止咳平喘。治风寒客表,水饮内停,恶寒发热,无汗,咳喘,痰多而稀,舌苔白滑,脉浮;溢饮,身体重痛,肌肤悉肿。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、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,内有停饮者。

用法用量上药八味,以水一升,先煮麻黄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300毫升,去滓,分两次温服。

若口渴,去半夏,加栝楼根9克;微利,去麻黄,加荛花(熬令赤色)5克;噎者,去麻黄,加附子(炮)1枚;若小便不利,少腹满者,去麻黄,加茯苓12克;若喘,去麻黄,加杏仁(去皮、尖)9克。

备注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,宜肺平喘;干姜细辛温肺化饮,半夏燥湿化痰;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;五味子敛肺止咳,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;炙甘草缓和药性,益气和中。合用而成解表化饮,止咳平喘之剂。

摘录伤寒论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减肾气汤

    《杂病证治新义》:加减肾气汤药方名称加减肾气汤处方熟地、山萸、山药、茯苓、丹皮、泽泻、肉桂、熟附片、杜仲、破故纸、胡桃肉。功能主治肾阳衰微,腰部绵绵作痛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杂病证治新义》《凌临灵方

  • 艾肠泥

    药方名称艾肠泥处方藏瓜姜糟60钱,熟地黄60钱,生姜(擦)12钱,艾15钱。制法置擂盆内,研烂为泥。功能主治打扑筋挛,骨闪挫,及久年打扑痛。用法用量摊好厚纸上,再以纸覆其上,敷患处,烧铁馒烙熨纸上。摘

  • 川楝子散

    药方名称川楝子散处方川楝子1两(炮),滑州茴香1两(微炒),木香1两,巴戟天1两(去心),附子半两(炮裂,去皮脐)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小肠气痛不可忍;及膀胱气冷,结硬不散。用法用量每服1钱,食前热酒

  • 开郁汤

    《嵩崖尊生》卷九:开郁汤药方名称开郁汤处方陈皮半夏茯苓姜连 炒栀苍术抚芎香附砂仁神曲山楂功能主治治痰热吞酸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嵩崖尊生》卷九《医便》卷三:开郁汤药方名称开郁汤处方香附(童便浸,炒)

  • 加生化肾汤

    药方名称加生化肾汤处方熟地4两,生地2两,肉桂3分。功能主治阴亏之至,小便不通,目睛突出,腹胀如鼓,膝以上坚硬,皮肤欲裂,饮食不下,口不渴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辨证录》卷九

  • 白术石斛汤

    药方名称白术石斛汤处方白术半两,石斛(去根,锉,酒炒)半两,荆芥穗3钱,桔梗(锉,炒)1分,秦艽(去苗土)1分,白芷3钱,白芍药3钱,黄耆(锉,炒),当归(切,焙)。制法上为粗散。功能主治补虚益血,调

  • 乌头汤

    药方名称乌头汤处方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(炙)川乌6克(哎咀,以蜜400毫升,煎取200毫升,即出乌头)制法上五味,哎咀四味。功能主治治脚气疼痛,不可屈伸。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,煮取200毫升,去滓

  • 地骨皮露

    药方名称地骨皮露处方地骨皮1斤。制法用蒸气蒸馏法,每斤吊成露5斤。功能主治清热解烦。主骨蒸内热。用法用量每用4两,隔水温热饮服。小儿酌减。摘录《中药成方配本》

  • 鹁鸽羹

    药方名称鹁鸽羹处方白鹁鸽1只(切作大片)。功能主治消渴,饮水无度。用法用量上用土苏一同煮熟,空腹食之。摘录《饮膳正要》卷二

  • 缩泉丸

    药方名称缩泉丸处方乌药川椒(去目并合口者,出汗)吴茱萸(九蒸九晒)益智(炒)各等分制法上药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小便频数。用法用量每服50~60丸,临卧盐汤下。摘录《魏氏家藏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