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幼儿

幼儿

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。这一时期机体对外界逐渐适应,机体生长发育较乳儿为慢,各种生理机能日益成长,接触外界比较广泛,生活更加多样化,语言及体质发育迅速;有助于对周围环境的熟悉,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。若哺养不当,每易造成脾胃气机逆乱,饮食易于停滞,故应做好防护,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妊娠脘腹胀满

    病证名。多因孕后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或湿邪困脾,脾不建运,或暴饮暴食,积食停胃致气滞不舒。若脾胃气虚,症见脘腹胀满,食少纳呆、便溏、少气懒言、四肢倦怠、消瘦、面色萎黄、口泛涎沫。治宜益气健脾。方用《医

  • 旋螺风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五。即小儿龟头赤肿而痛。多由风热湿毒郁结所致。治宜内服通心饮(木通、连翘、瞿麦、栀子仁、黄芩、甘草),外用土牛膝、泽兰煎水洗。

  • 日华子诸家本草

    书名。20卷。日华子撰。掌禹锡称此书“开宝中四明人撰,不著姓氏”。原书已佚,部分佚文见于《证类本草》等书中。

  • 气鼓

    病证名。鼓胀之一。①指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。《万病回春·鼓胀》:“中空无物,有似于鼓,小便短涩不利,其病胶固,难以治疗,用分消汤加减。……胁痛面黑是气鼓,加青皮去白术。”②指气虚所致的全身肿胀。《石室秘

  • 雷实

    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雷丸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虫痛

    病名。指因肠虫扰动所致的脘腹疼痛。《医碥·虫》:“虫证心嘈腹痛,或上攻心如咬,……饥则痛,得食痛更甚,饱即安,时痛时止,以手附击即息。”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五:“虫痛者,面上白班,唇红,能食属虫,治以

  • 脑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,由热毒上壅,凝聚而发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
  • 风痉

    病名。①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指风伤太阳经脉,复遇寒湿所致的痉症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八:“风痉者,以风伤太阳之经,复遇寒湿故也。其状口噤不开,腰背强直如发痫。盖风邪内薄于经,则荣卫凝泣,筋脉紧急,故令口噤不开

  • 臭橘叶

    出《夏子益治奇疾方》。即枸橘叶,详该条。

  • 七松岩集

    内科杂病专著。清·郑树珪原作,王满臣等编校。书中用问答体裁阐述了67种内科杂病的证治,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。1959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