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腔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气热,热气熏胸中,故内热。”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下半叶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山东益都人。以医术在当地闻名,长于伤寒。病人求治者众,对穷苦病人诊治给药,不计报酬。著有《铃法书》1卷,已佚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活法机要·吐证》:“下焦吐者,皆从于寒,地道也。其脉沉而迟。其证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小便清利,大便秘而不通。治法当以“毒药”通其秘塞,温其寒气。大便渐通,复以中焦药和之,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髌骨。又名伏兔骨,俗称膝盖骨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即白僵蚕,详该条。
上古时代兽医。相传生活于黄帝时代,善治马病,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4卷,梁·甘之撰,已佚。
病证名,见明·张三锡《医学准纲六要》,又名肝虚雀目、鸡盲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人有昼而睛明,至瞑黄昏便不见物,谓之雀目。”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:“此证世呼鸡盲,一名雀目……,至晚不见,晓则复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