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广石豆兰

广石豆兰

药材名称广石豆兰

拼音Guǎnɡ Shí Dòu Lán

别名单叶岩珠、岩枣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的假鳞茎或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tr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鲜用或蒸后晒干。

原形态广东石豆兰,附生植物。根茎长,粗约2mm。假鳞茎近长圆形,长1-2.5cm,粗2-5mm,彼此相距2-7cm,基部生多数须根。顶生1叶,具短柄;叶片革质,长圆形,长2-6.5cm,宽4-10mm,先端钝圆微凹,基部渐狭成楔形,全缘;中脉明显。花葶高出叶,长达8cm,被3-5枚鞘。总状花序缩短呈伞形,顶生,具2-4(7)朵花;花苞片小,比花梗(连子房)短;花淡黄色;萼片近相同,线状披针形,中萼片长约1cm,侧萼片稍长,上部边缘上卷呈筒状,顶端尾状,基部大部分贴生于合蕊柱基部和蕊柱足上;花瓣狭披针形,长约5mm,长渐尖,全缘;唇瓣对褶,比花瓣短,唇盘上具4条褶片;合蕊柱脚短,其离生部分长约0.4mm。花期6月,果期8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纤细,直径1-1.5mm,每隔1.4-2.5cm有一假鳞茎。假鳞茎卵状长圆形、类圆锥形,长0.8-1.5cm,直径4-8mm,表面具细纵棱纹,近根茎一侧具1凹槽,基部不收缩成柄状。气微,味淡。

显微鉴别 假鳞茎横切面: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,直径8-13μm,棱角钝。外围维管束外侧有帽状纤维束,中部维管束较大,其内外侧均有纤维束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

性味味甘;淡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;滋阴;消肿。主风热咽痛;肺热咳嗽;阴虚内热;热病口渴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乳腺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2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注意虚寒者慎服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心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心姜药材名称黑心姜别名蓝姜、绿姜、黑姜、乌姜来源姜科姜黄属植物黑心姜Curcuma caesia Roxb.,以根状茎入药。夏季采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性味苦、辛,温。功能主治

  • 圆萼刺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圆萼刺参药材名称圆萼刺参别名华刺参来源川续断科圆萼刺参Morina chinensis (Batal. ex Diels) Pai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甘肃、内蒙古、青海、四川、云

  • 鮸鱼

    药材名称鮸鱼拼音Miǎn Yú别名敏鱼、鳘来源鲈形目石首鱼科鮸鱼Miichthys mi-iuy (Basil.),以鱼鳔入药。生境分部山东。性味甘、咸,平。功能主治养血止血,补肾固精。用法

  • 佛手

    药材名称佛手拼音Fó Shǒu英文名FRUCTUS CITRI SARCODACTYLIS别名佛手柑、手柑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. var. sarco

  • 虎肉

    药材名称虎肉拼音Hǔ Ròu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肉。性味甘酸,温。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酸,温,无毒。"②《本草衍义》:"微咸。"

  • 山豆花

    药材名称山豆花拼音Shān Dòu Huā别名毛胡枝子、白胡枝子、白土子、白萩、小雪人参来源豆科山豆花Lespedeza tomentosa (Thunb.)Sieb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

  • 黍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黍米药材名称黍米拼音Shǔ Mǐ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。夏,秋采收。原形态黍(《诗经》)一年生草本。秆直立,单生或少数丛生,高60~120厘米,有节,节上密生髭毛。叶鞘松

  • 多穗石柯

    药材名称多穗石柯拼音Duō Suì Shí Kē别名甜茶来源壳斗科石柯属植物多穗石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(Wall.) Rehd.,以根、叶及果实入药

  • 广西花点草根

    药材名称广西花点草根拼音Guǎnɡ Xī Huā Diǎn C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广西紫麻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eocnide kwangsiensis Hand.-Mazz

  • 蚕蜕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蚕蜕药材名称蚕蜕拼音Cán Tuì别名蚕退、马鸣退(《嘉佑本草》),马明退(《儒门事亲》),蚕蜕皮(《本草蒙筌》),佛退(《眼科龙木论》),蚕退皮(《本草求原》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