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,幼科的别称。专治小儿疾病,相当于现在的小儿科。宋代太医局,元、明、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。参见九科条、十三科条。
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口唇糜烂。详口糜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撞刺生翳外障。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系指患“伤寒”而发生的口疮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七:“夫伤寒,冬时发其汗,必吐利,口中烂生疮,以其表里俱虚热,热不已,毒气熏于上焦故也。”参见口疮条。
见顾允若《妇科辑要》。即子眩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。即面黑子。详该条。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即软水黄连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产后乍寒乍热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