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真气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若五脏元真通畅,人即安和。”详真气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紫草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香加皮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水龙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痘夹疹。痘疮夹有痧子的证候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》:“痧亦疹类,但形如粟米,尖圆白硬,内含清水为异。此亦热毒所发,往往夹痘而出,宜于疏散,以荆防败毒散主之。”
病证名。系指舌长吐出口外而收缩无力。参见舌纵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四。又称脏毒便血。《证治要诀·肠风脏毒》:“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,浊而暗者为脏毒。……脏毒者,蕴积毒气,久而始见。”多由肠胃湿热郁滞久则化毒损伤血络引起,主要症状为下血污浊色暗,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巴豆树根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黄锁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