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即脱疽。见该条。
指施灸过程中患者所感知的温热、麻木、虫行样等感觉。这种灸感也可以向一定的方向传布或扩散。《备急灸法·骑竹马灸法》:“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,其热如蒸,又透两外肾……。”即指此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秋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本经罹病即在本经的循行路线上选取穴位的方法。又称本经选穴法。本法早在《内经》中已有论述。所谓“按其所以之经以调之”。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。《针灸问对》:“病随经所在,穴随经所取,庶得随时应变之理。”又
见顾允若《妇科辑要》卷四:“有妊娠按月经来,而无伤胎元者,名曰盛胎,俗名鼠胎。”即激经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两侧胁部里急牵紧。参胁痛里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生于大腿后面的痈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即湿遏热伏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严用和条。
即法文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