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天池,见该条。
用活血祛瘀药物以消散瘀肿。参见祛瘀消肿、破瘀消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六册方。黄芪二钱,陈皮、人参、炙甘草各一钱,升麻七分,柴胡、当归身、益智仁各五分,红花少许。水煎,食前服。治大便日三、四次,溏而不多,有时泄泻肠鸣,小便黄者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阳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称火泻、火泄。《医宗必读·泄泻》:“火泄,腹痛泻水,肠鸣,痛一阵泻一阵,火也,黄芩芍药汤,张长沙谓之协热自利。”详热泻、火泄条。
古代针灸宜忌的一种说法。《黄帝虾蟆经》:“神所藏行,不可犯伤。”意为人神在人体按时巡行各部,其所在部位,不宜针灸。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橹罟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位于颌下部,下颌角前1寸处。主治乳蛾;以及咽喉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
拔罐法之一。是针罐法和药罐法结合的一种拔罐方法。常用于治疗风湿痛等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《推拿指南》。详赤风摇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