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棘刺花

棘刺花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棘刺花

药材名称棘刺花

拼音Jí Cì Huā

别名刺原、菥蓂,马朐(《别录》),棘花(《唐本草》)。

出处《别录》

来源鼠李科植物酸枣

性味《别录》:"味苦,平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《别录》:"主金疮内漏,明目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棘刺花

药材名称棘刺花

拼音Jí Cì Huā

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Jujube, Flower of Chinese Date

别名刺原、马朐、棘花。

出处出自《名医别录》:棘刺花,冬至后百廿日采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.var.spinosa (Bunge)Hu ex H.F.Chow 的花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ziphus jujuba Mill.var.spinosa (Bunge)Hu ex H.F.Chow [Z.vulgaris Lam.var.spinosa Bunge]

采收和储藏:花初开时采收,阴干或烘干。

原形态酸枣 落叶灌木,稀为小乔木,高1-3m。老枝灰褐色,幼枝绿色;于分枝基部处具刺1对,1枚针形直立,长达3cm,另1枚向下弯曲,长约0.7cm。单叶互生;托叶针状;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先端钝,基部圆形,稍偏斜,边缘具细锯齿。花小,2-3朵簇生于叶腋;花萼5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;花瓣5,黄绿色,与萼片互生,雄蕊5,与花瓣对生;花盘明显,10浅裂;子房椭圆形,埋于花盘中,花柱2裂。核果肉质,近球形,成熟时暗红褐色,果皮薄,有酸味。花期6-7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、山谷、丘陵、平原、路旁以及荒地。性耐干旱,常形成灌木丛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北及辽宁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。

性味苦;平

归经心;肝经

功能主治敛疮;明目。主金刃创伤;瘘管;目昏不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临床应用《别录》:主金疮内漏,明目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月青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六月青药材名称六月青别名汗斑草来源爵床科六月青Goldfussia psilostachys (C. B. Clarke ex W. W. Smith)Brem.,以茎、叶入药。生

  • 中华里白

    药材名称中华里白拼音Zhōnɡ Huá Lǐ Bái来源药材基源:为里白科植物中华里白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plopterygium chinensis(Ros.)Devol[Gleiche

  • 猫胞衣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猫胞衣药材名称猫胞衣拼音Māo Bāo Yī别名猫胞(《本经逢原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胎盘。性味①《本草从新》:"甘酸,温。"②《本草再新》:"

  • 毛茄

    药材名称毛茄拼音Máo Qié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别名羊不食、大叶毛刺茄、毛果牙卡、大祥颠茄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

  • 黄瓜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瓜叶药材名称黄瓜叶拼音Huánɡ Guā Yè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。夏、秋采收。性味《本草拾遗》:"味苦,平,小毒。"功

  • 烧伤藤

    药材名称烧伤藤拼音Shāo Shānɡ Ténɡ别名节节藤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毛咀签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ouania jamnica Miq.[Terminalia kouytche

  • 蛇百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蛇百子药材名称蛇百子拼音Shé Bǎi Zǐ别名逼死蛇、毛老虎(《陆川本草》),黄黄草、大还魂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假藿香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

  • 小扁豆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扁豆药材名称小扁豆拼音Xiǎo Biǎn Dòu来源豆科小扁豆Pritropis cytisoides (Roxb.)Wight et Arn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

  • 马蹄荷根

    药材名称马蹄荷根拼音Mǎ Tí Hé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缕梅科植物马蹄荷Exburklandiapopulnea(R.Br.exGriff.)R.W.Brown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xbu

  • 六大天王

    药材名称六大天王拼音Liù Dà Tiān Wánɡ别名似铁屎米来源药材基源:为草科植物大叶鱼骨木的根、叶、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thium simile Merr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