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闭

气闭

①病证名。癃闭之一。指气虚气滞而使小便不通。《景岳全书·癃闭》:“气闭证当分虚实寒热而治之。凡气实者,气结小肠膀胱之间而壅闭不通,多属肝强气逆之证,惟暴怒郁结者多有之,宜以破气行气为主,如香附枳壳乌药沉香、茴香之属,兼四苓散而用之。若气陷于下,药力不能骤及者,当即以此药多服探吐以提其气,使气升则水自降也。有痰气逆滞不通者,即以二陈汤六安煎之类探吐之。有热闭气逆者,即以大分清饮探吐之。有气实血虚而闭者,用四物汤探吐之。”又:“凡气虚而小便闭者,必以素多斫丧或年衰气竭者,方有此证,正以气有不化,最为危候,不易治也。然凡病此者,必其有渐,但觉小便短少或便时费力,便当留心速治,若待其剧,恐无及也。但治此者,亦当辨其脏气之寒热,若素无内热之气者,是必阳虚无疑也,或病未至甚,须常用左归、右归、六味、八味等汤丸。……若气虚下陷,升降不利者,宜补中益气汤主之,或即用此汤探吐之最妙。”内热不堪温补者,宜补阴化阳,用化阴煎等方。参癃闭、小便不利等条。②指便秘由气滞所致者。《金匮翼》卷八:“气闷者,气内滞而物不行也。”闷通闭。《诗·鲁颂》毛传:“閟,闭也。”参便秘条。③病理名词。指气机阻滞的一类病症。《兰台轨范·厥门》:“尸厥,脉动而无气,气闭不通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胎疾

    又名胎证、胎中病。指婴儿满月以内有病者(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)。也指小儿周岁以内有病者(《幼科发挥》)。多由胎禀不足,或儿母妊娠时调摄失宜以及胎毒等引起。文献所载胎寒、胎热、胎肥、胎弱、解颅、五软等

  • 脐漏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脐漏。见该条。

  • 清毒活血汤

    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要诀》卷五十六方。紫草茸、当归、木通、生地黄、白芍药、连翘、牛蒡子、山楂、桔梗、黄连、黄芩、人参、黄芪、灯心。水煎服。治小儿痘不如期灌浆,板硬干黄,或灰滞紫黯干枯者。如形壮实者,去

  • 走火入魔

    气功术语。指在练气功中发生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,如怔忡、痞逆、躁扰不宁,或腹痛肠鸣不已,或头面赤热,喘蒸汗,形成上脱,或二便引急,形成下脱等。

  • 马结石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马宝,详该条。

  • 女科百问

    书名。2卷。宋·齐仲甫撰。刊于1220年。本书以问答体例,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。上卷50问,包括妇科的天癸、经候及血分、经、带诸病证治;下卷50问,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证治。现有《珍本

  • 嵩崖尊生全书

    综合性医书。15卷。清·景冬阳撰于1696年。卷1气机部,记述五运六气;卷2诊视部,分析脉法;卷3药性部,介绍200余味药物性味功能;卷4论治部,从脏腑虚实、时令、药性诸方面阐述用药法则和服药法;卷5

  • 针灸素难要旨

    针灸著作。又名《针灸节要》、《针灸要旨》。明·高武撰。刊于1531年。共3卷。本书系将《黄帝内经》与《难经》中有关针灸的部分论述分类汇编而成。内容以针灸理论及经脉流注为主。除高氏本人有个别按语外,没有

  • 唐宗泰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唐玉书条。

  • 解溪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41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草鞋带。属足阳明胃经。经(火)穴。位于足背踝关节前横纹的中点,约与外踝尖相平,当趾长伸肌腱与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。布有腓浅神经,腓深神经和胫前动、静脉。主治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