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注泄

猜你喜欢

  • 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群。

  • 芝麻响铃铃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农吉利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楸树皮

    见《甘肃中药手册》。即核桃楸皮,详该条。

  • 医学三言

   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燎疱

    病名。北方俗称热疮,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。详疮条。

  • 表邪

    指在表的邪气。六淫外感,病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,出现发热、恶寒(或恶风),头痛,或鼻塞、流涕、咳嗽等症状。参表证条。

  • 脾舍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地机。见该条。

  • 降气

    理气法之一。又称下气。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。适用于喘咳、呃逆等症。常用药物如苏子、旋覆花、半夏、丁香、代赭石等。降逆下气亦属于本法范围。

  • 四部总录医药编

    医书目录工具书。3册,丁福保、周云青编。本书是《四部总录》一书中有关医药书目部分的单印本。作者收录各种目录学著作中撰有书目提要的现存中医古书(其书虽存,但无书目提要的不收)共1500余种,加以分类汇编

  • 颃颡(háng sǎng 杭嗓)

   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,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,相当于鼻咽部。足厥阴肝经过此。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颃颡者,分气之所泄也……。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,颃颡不开,分气失也。”《类经》卷二十一:“颃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