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豨莶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方书名。9卷。清·王晋夫辑(其子王鹏寿续增)。刊于1852年。本书为单验方汇编的一种,分上部、中部、下部、四肢、杂症、伤损、疮毒、妇女、小儿共9类,2400余方。并附外科大症图1卷及《遂生福幼》1卷。
体内储存的水液。①为阴精的组成部分。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:“水宗者,积水也,积水者至阴也,至阴者肾之精也。”②体内病理性水液的储留。
证名。指牙关紧急,口不能张开的症状。见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。可因内有积热,外中风邪,痰凝气滞,瘀阻经络所致。《医碥》卷一:“口噤即牙关不开也。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,不能活动,以苏合丸或生南星为
①小沟渠。不断有水流动的地方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下焦如渎。”②皮肤肌肉枯槁无泽的状态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渎者,皮肉宛膲而弱也。”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九方。人参、白术(土炒)、茯苓、当归身、熟地黄、黄芪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杜仲各一钱,肉桂、制附子、炙甘草各五分。加生姜三片、大枣肉二枚、莲子七个,水煎,食前服。治鹳口疽(
经穴名。代号:SI19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别名多所闻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手、足少阳,手太阳之会。位于耳屏前方,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,张口时呈凹陷处(《医学入门》)。一说“在耳中,珠子大,明如赤小豆”。
病名。系生于胁部之无头疽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四。由足厥阴肝经郁火积聚而发。初起如梅李,坚硬平塌,漫肿木疼,不红不热,成脓迟缓,溃后脓水清稀,早期治宜柴胡清肝汤,溃后托里消毒散内服。余同溃疡治疗。
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。“口鼻出腥臭水,状如铁色,虾鱼走跃,捉之即化为水,此肉坏也。”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白兰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