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滋阴清化丸

滋阴清化丸

①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四方。生地黄(酒洗)、熟地黄(酒浸)、天门冬麦门冬茯苓、炒山药枸杞子白芍药(酒炒)、黄柏(盐酒炒)、知母(盐水炒)、玄参、炒薏苡仁各一两,五味子七钱,生甘草五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弹子大,每服一丸,空腹噙化。治阴虚火动而后嗽者。若盗汗,加黄芪(蜜炙)七钱;痰嗽甚,加陈皮贝母各一两。②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一引何继充方。天门冬、枸杞子、麦门冬、知母(酒洗)、当归(酒洗)、生地黄(酒洗)、熟地黄(酒煮)、川贝母各二两,五味子七钱,牡丹皮山茱萸、玄参各一两,茯苓、山药各一两五钱。为末,炼蜜为丸,每服三钱,空腹白开水送下。治肺痈。③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八方。熟地黄、生地黄、天门冬、麦门冬、当归、鳖甲阿胶、白芍药、茯苓、山药、贝母、天花粉、甘草、五味子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含化。治劳嗽痰热,口渴汗出。④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天门冬、麦门冬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知母、贝母、茯苓、山药、天花粉、五味子、甘草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弹子大,每服一丸,含化。治内伤咳嗽

猜你喜欢

  • 涌水

    古病名。指水邪流于肠胃,上及肺部之疾患。症见行走时肠鸣,喘不得平卧者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肺移寒于肾为涌水。涌水者,按腹不坚,水气客于大肠,疾行则鸣濯濯,如囊裹浆,水之病也。”王冰注:“肺藏气,肾主水

  • 绿水灌瞳

    病名。见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绿风内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大明

    见日华子条。

  • 血亏经闭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多因久病失血,或早婚房事过度,生育过多,乳众等耗伤精血,以致阴虚血亏,先见经期错后,量少,逐渐无血下达,冲任胞宫空虚,终成经闭。症见不思饮食,皮肤干燥,形体消瘦,

  • 小儿热毒病

    病名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小儿伤寒,变热毒病。身热面赤,口燥,心腹坚急,大小便不利,或口疮者,或因壮热,便四肢挛掣惊,仍成痫疾,时发时醒,醒后身热如火者。”本证可用升麻汤主治。

  • 内消连翘丸

    《疡科选粹》卷四方。连翘三两,漏芦、胡桃仁、夏枯草、土瓜根、射干、泽兰、沙参、白芨各五钱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,空腹盐汤送下。治瘰疬。

  • 镇心

    即重镇安神。详该条。

  • 陶针疗法

    是指用陶针在体表特定部位浅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本法起源很古,现在尚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。临床操作时,一般均选用中锋陶针,慢性虚寒病症用轻刺激,急性实热疾患用重刺激。

  • 龚云林

    【介绍】:见龚廷贤条。

  • 烂喉沙风

    病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烂喉沙风,生于关内,不分左右,满喉皆烂,兼发斑痧者是。由伤寒或温热之后,余毒未尽,脾经积热,上炎肺经而成。”治宜疏解余毒。方可选用银翘散、养阴清肺汤等加减。可参见烂喉痧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