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火针

火针

①针具。出《千金要方》,又名煨针燔针。现代所用的火针,多用不锈钢制成,长3~4寸,体粗圆,尖锐利,柄用角质或竹、木制作。近有用钨合金丝制作者,形同毫针,略较粗长,受热散热较快,不易变形。使用时将针烧红,于选定部位速刺速出。应掌握深浅、部位,凡血管内脏关节附近等处禁用。临床多用于痈疽瘰疬顽癣和痹症等。或指大针,见该条。②喉科治疗器械,为烙治喉瘤乳蛾等用之金属针。针身长20厘米左右,粗0.2厘米左右。烧红后刺乳蛾、喉瘤体。参见刺术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秦艽

    见《张聿青医案》。为秦艽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鬈毛毒疮

    病名。《本草纲目》卷三十五上黄栢:鬈毛毒疮“生头中,初生如蒲桃,痛甚。黄栢一两,乳香二钱半为末,槐花煎水调作饼,贴于疮口。”

  • 齿本

    解剖名。指齿根,实为牙颈。《难经》五十八难:“汗注不休,齿本槁痛。”

  • 通气

    即行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上取

    即从上施治。①有上病上取或下病上取,或指吐法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上取下取,内取外取,以求其过。”②针刺上部穴位治疗上部疾病。如气积胸中,针人迎、天突、廉泉等穴位。《灵枢·卫气失常》:“其气积于胸

  • 胃不和

    即胃气不和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胃不和则精气竭”。及《素问·逆调论》引《下经》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。”参见胃气不和条。

  • 帮子毒乌

    见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为翼首草之藏语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太阳经脚气

    脚气病之一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。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膀胱经而成的脚气。症见头痛,目脱,项强,腰脊连体枢、循髀外出外踝后、循京骨至小趾外侧皆痛。若风胜者,自汗;寒胜者,无汗、痛甚;暑胜者,热烦;

  •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髌骨。又名伏兔骨,俗称膝盖骨。

  • 拭秽法

    出《世医得效方》。即初生拭口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