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牛蒡汤

牛蒡汤

①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炒牛蒡子三两,大黄一两半,防风薄荷(去老梗)各三两,荆芥(去老梗)四两,甘草一两一钱半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水煎服。治小儿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,及诸疮赤紫,丹毒咽喉肿痛。②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四方。牛蒡子、升麻黄药子玄参、紫背浮萍桔梗、甘草、天花粉。水煎服。治喉痹

猜你喜欢

  • 原地踏步

    练功方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两手叉腰或一手扶台(或椅),交替提腿作踏步运动。适用于治疗膝、踝部疾患。

  • 沈良惠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官。由开封(今河南开封)迁吴县(今江苏苏州),高宗赐名良惠,因而忘其原名。

  • 腕骨折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。多因跌打、压轧所伤。或伤一骨,或伤数骨,临床以腕舟骨折为多见。伤处肿胀、疼痛、压痛明显,或腕缝错开,活动受限。一般断端很少移位,如手向后翻贴于臂者,医者双手握其手背轻轻

  • 铁石茶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照山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皮部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论述十二经在皮肤上的分属部位,故名。内容并从皮肤上出现的变化测知经脉的病变。文中还指出了邪气由浅入深、由表入里的传变过程,提示及早诊断和治疗。

  • 卢昶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学家。人称卢尚药。祖籍文安,后迁大名(均属今河北)。幼传家学,勤于攻读,研习岐黄、雷扁,熟读《千金方》,治病多验,医名黄河北。公元1112年补太医奉御,校《和剂局方》,累迁尚药局使。撰

  • 产后舌出

    病证名。见戴武承《女科指南集》。舌尖属心,舌根属肾,舌两边属肝胆,一舌原通三经之气。产后元神虚惫,少阴厥阴大败,经脉失养,以致舌出不收。治宜于舌上外涂朱砂末,内服保元汤。

  • 时发时散翳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聚开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别直参

    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人参之产于朝鲜者,详人参条。

  • 睑黡

    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两目无别弊,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。”可见于痰饮之症。参见目黯黑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