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。即***汤第一方,见***汤条。
即三增茴香丸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:“胎前呃逆不已,此乃气不顺也,以紫苏饮加苏子、茯苓、半夏、姜汁治之。然亦有胎死腹中,冷气侵蒸而作呃者,宜下其胎,则呃自愈矣。”
①眼科手术器械。见《眼科菁华录》。亦名锋针。长约四寸,钢铁制作(见图11)。胞睑生疮、椒疮、粟疮等用以刺刮劆洗。②针刺工具,用于放血。图11
见琼瑶神书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闹羊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楚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败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六涎之一。见于疫病之后,由肝心脾肺受其疫毒之气,以致毒涎相积而成。症见便秘尿涩,面色黯赤,浑身发热,昏昏如醉,狂言妄语,不知人事。宜用疏泄之药,取其毒气,荡下其涎。
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。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夏刺络俞,见血而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