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王廷爵

王廷爵

【介绍】:

明医家。字君惠。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王国臣之子,明天文度数及性理之学,博精医理。凡七情杂症、秽疫流行,予患者以引导兼之以药。撰有研究寿夭之作《性原广嗣》6卷。后经王宏翰删改刊行。书中每有接受西学之影响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募原

    即膜原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其内搏于五脏,横连募原。”详膜原条。

  • 沈璠(fán 凡)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鲁珍。上海人。勤于医业,白日应诊,夜览医书,撰有《沈氏医案》等书。

  • 三阴三阳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等篇,为少阳(一阳)、阳明(二阳)、太阳(三阳)、厥阴(一阴)、少阴(二阴)、太阴(三阴)之总称。是中医在《周易》“阴阳太少”理论的基础上对阴阳的进一步划分,即在少阳与太阳之间增

  • 吴辰灿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鹤山。江苏无锡人。于1805年与高秉钧、姚志仁合纂有《景岳新方歌》一书。

  • 口气

    口腔发出的臭气。见《普济方》五十八卷口门。口臭多属消化不良,或有龋齿,或口腔不洁;口出酸臭气,为胃有宿食;口出臭秽气,为胃热;口出腐臭气,多为内有溃烂疮疡。

  • 椿根白皮

    见《经验方》。即椿白皮,详该条。

  • 白甜蜜蜜

    见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白花夏枯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手热

    证名。指两手有发热感觉。见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明·吴崑注:“火怫于中,故手热。”手热并可见于虚损痨瘵等病。参见手心热、五心烦热等条。

  • 脾热身黄

    病证名。小儿黄疸,因脾胃积热而致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四:“夫小儿黄疸者,是热入于脾胃,热气蕴积,与谷气相搏,蒸发于外,故皮肤悉黄,眼赤黄也。”治宜清热解毒。用茵陈丸或三黄散。

  • 颊里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口腔内颊粘膜上,当口角平开1寸处。主治黄疸、瘟疫、口疳,齿龈溃烂等。斜刺0.1~0.2寸;或点刺出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