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。即子悬。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苦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金津玉液条。
出明·徐春甫《痘疹泄秘》。即贯脓。详该条。
即肾阴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薯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男女外生殖器。见前阴条。
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。由于中气不足,脾虚生痰,痰湿扰胆,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。临床表现为气短、心烦、失眠、惊悸不安、口苦、恶心等。治宜补气安神。
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耳中多所闻二穴。”王冰注:“听宫穴也。”后《针灸聚英》等作听宫之别名,见该条。
病名。系指患喉痈肿痛而溃烂者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此症因脾家积热而生红肿溃烂,两手关脉洪大者是也。针少商、商阳、关冲、少冲两手八穴。”治宜解毒泻火、消肿止痛。用黄连解毒汤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。参见喉痈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