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面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即五脏所主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文江人。撰有《医方大成》等书。
《慎柔五书》卷四方。乌鸡卵(去黄)五枚,吴茱萸三升,黄蜡三两,干漆四两,粳米粉半升。同入锅内,火炼至稠为丸,小豆大,每服一百二十丸,隔宿不食,清晨米饮送下。治肝劳热,令人畏恐不安,眼中赤壅者。
见《脉经》。即经水断绝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准绳》卷四。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。参见外痈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胡颓子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痢疾的古称。见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五。因痢下脓血粘腻,排便滞涩难下,故名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四:“痢疾一证……因其闭滞不利,故又谓之滞下。”多由湿火、气食积滞所致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湿火滞于肠中,故名滞
【介绍】:见陶承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