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石荠苧

石荠苧
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又名痱子草热痱草紫花草野香茹。为唇形科植物粗糙荠苧Mosla scabra(Thunb.)C.Y.Wu et H.W.Li的全草。分布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及华东、中南地区。辛,微温。疏风解表,清暑除湿,止血解毒止痒。①治感冒头痛咳嗽中暑风疹,肠炎,痢疾,痔血,血崩。煎服:4.5~9克。止血炒炭用。②治热痱湿疹,脚癣,煎水洗;蛇、虫咬伤,捣汁涂。本品含挥发油,其成分为左旋侧柏酮、右旋香桧烯、右旋柠檬烯等,另含生物碱、皂甙及鞣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氏医案

    书名。清·温载之撰于1886年。治案以病分类辑录。作者擅治温病,故此类验案尤多。治案辨证较细致,其中治气肿及疯狗咬伤方为其他医案著作所罕见。但也杂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论述。

  • 散笑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刺疔捷法》。位于迎香穴下方,当鼻唇沟之中点处。主治鼻塞,面瘫,疔疮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

  • 海底捞月

    练功方法之一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推拿学》。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,缓缓向上,由上胸徐徐高举,再向两侧分开,翘掌朝上旋腕,再慢慢使掌心向下,腰向前俯,两掌由上而下逐渐靠拢,两掌相迭,掌心朝上似抱

  • 麦蓝子

    见《甘泉县志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正黄疸

    病名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正黄疸之症:食已即饥,遍身俱黄,小便或赤或不利,憎寒壮热,身体如肿。”多由脏腑积热,并于脾胃之间,外因风湿相搏,闭郁腠理,湿热熏蒸,盦而成黄。如见表证脉浮,可用汗解,桂枝黄芪

  • 六腑气

    指六腑气化功能失调而致的病候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六府气,胆为怒,胃为气逆、哕,大肠小肠为泄,膀胱不约为遗溺,下焦溢为水。”

  • 副奉上太医

    金代太医院医官职称,系协助该院正奉上太医工作之副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
  • 湿嗽

    病名。指咳嗽由湿邪伤脾引起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湿嗽,湿伤脾也。其脉濡细,必兼骨节烦疼,四肢沉重,或有汗,小便不利,痰多,宜白术汤、白术丸。”参见伤湿咳嗽、感湿嗽、湿咳条。

  • 盛启东

    【介绍】:见盛寅条。

  • 寒呕

    病证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胃中寒,心下淡淡,四肢厥冷,食既呕吐,名曰寒呕。或因伤食,多致伤胃气;或因病曾经汗下,致胃气虚冷之所为也。”选用四逆汤、生硫黄丸、灵液丹、丁附汤等方。参见胃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