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外假寒而内真热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者,寒在皮肤,热在骨髓也。”参真热假寒条。②表寒未解,里热已盛。参表寒里热条。
即流涎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,已佚。
见头窍阴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理虚元鉴》。即干咳嗽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高淑濂《胎产方案》。因产时去血过多,经脉空虚以致半身不遂,手足麻木不仁,拘挛不知痛痒。治宜补气养血。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、补阳还五汤。切勿误认为风症,妄用祛风散血燥烈等药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蒴藋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人参之移植者,详人参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月经不调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仁斋直指方》:“耳者宗脉之所附,脉虚而风邪乘之,风入于耳之脉,使经气否而不宣,是为风聋。”其症耳窍蒙闭,耳鸣听音不真而兼有头痛。治宜以疏风通窍之剂。参见耳风聋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