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名医别录》即泽泻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大金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类证活人书条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罗锅底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兰台轨范》卷七。即半夏汤第一方,见半夏汤条。
见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即季胁,见该条。
舌根部苔微黑带灰,舌尖黄苔。为里实热证或阳明府实,阴液受伤证候,宜急下存阴。此舌虽较黑根稍轻,但不及时治疗,一二日亦变黑根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僧。号忠顺药师。江西德兴烧香院僧人,1323年(至治三年)任五省采药使。
见沈氏经验方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又名臊疳。指下疳痛而兼痒,溃而不深,形如剥皮烂杏。即疳疮的一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