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七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古刺法名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刺有五节,……一曰振埃,二曰发蒙,三曰去爪,四曰彻衣,五曰解惑。”指五种大要的刺法。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名五节刺。详各条。
证名。指毫毛耸然直竖。见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。
简称修脚。即治脚病的手术方法。明《外科启玄》卷七,已有修脚人的记载。目前随各地风俗不同,约有三路师承,河北路、江苏路、山东路。河北路以北京为发展中心,特点是技术巧妙、活茬细致,擅长于修治各种脚病。江苏
治法术语。即从下施治。①病在下部者治下部,或上病下取,或指下法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上取下取,内取外取,以求其过。”②针刺下部穴位治疗下部疾病。如气积在腹中,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。《灵枢·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中府,见该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心黄者,目赤,舌上生疮,心闷喘急,多言无度,或笑或嗔,微微汗出,口干舌短,起卧不安,神思恍惚,小便赤难,心下胀满,状如风火,悲哭,手乱捻物者难治。”治法用生地
病名。痢疾之因热毒所致者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二。其证痢下五色脓血,或如烂鱼肠,或如豚肝,心烦,腹痛如绞。治宜清热解毒凉血。方如茜根丸、三黄熟艾汤加忍冬藤、白头翁、马齿苋等药。本病可见于重症中毒
即火力小而缓。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,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,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。
即水痘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