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胸中烦热

胸中烦热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胸中烦闷觉热。多属内热,如因外感则邪恋胸膈,症见发热,胸中烦闷,懊憹,宜疏表清热;表邪已解,余热未清所致胸中烦热,当清热除烦;内科杂证见胸中烦热,口舌糜烂,口渴尿赤,多为心火亢盛所致,宜清心凉膈;胸中烦热,思虑不宁,心烦不寐,多为血虚火炎所致,宜清热除烦,育阴安神。胸中烦热,兼手足心俱热,称五心烦热妊娠见胸中烦热者,为子烦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阳痉

    见《类证治裁·痉症》。指太阳痉、阳明痉、少阳痉。详各条。

  • 里内庭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足底,当第二、三趾骨间,与内庭穴相对处。主治足趾疼痛,小儿惊风,癫痫,胃痛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龙渊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作龙泉。即然谷,见该条。

  • 耳针疗法

    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,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耳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,《灵枢》有“耳者宗脉之所聚也”的论述,并说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……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”。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,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、

  • 阴毒喉痹

    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:“此症冬日感阴湿火邪而起,(咽喉)肿如紫李,微见黑色,外症恶寒身热,振动腰疼,头痛。”治宜以化毒丹、苏子降气汤等加减。

  • 南苦参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古羊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麻贴

    见《中医方药学》。为水蛭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外科三字经

   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。

  • 胫毛

    小腿部的毛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足少阳之下,血气盛则胫毛美长。”

  • 水蜡烛

    见《广东新语》。为香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