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法删繁
见顾氏医镜条。
见顾氏医镜条。
书名。统指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。各详该条。
方书。3卷。日人甲贺通元撰于1720年。本书选常用方1500余首,分为57类。每方详考方剂原委,间录古今名医有关论述,阐发古人立方本旨,及治证、加减、煎法、汤使妙意,以知变通。收入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
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。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,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;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,配合日、时的天干、地支变易,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。这种学说从总
指热邪壅阻于肺,发生高热喘咳的病机。主要证候有发热、咳嗽、痰稠黄或痰中带血,甚则呼吸迫促、胸胁作痛,舌边尖红,苔黄干,脉洪数或弦数。多见于呼吸道感染等疾患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妙济方》一卷,佚。
病名。又叫竟体发。《外科启玄》卷四:“发于足太阳经。……上至肺俞,下至肝俞等五穴,左右相同,……或初发时肿上如椒子者死。”即发生于背部的范围较大的有头疽。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,全身症状明显。证治见痈、疽
病名。因被蜈蚣螫咬中毒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一。症见伤处剧痛,红肿热痛,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。重者可伴头痛,发热,眩晕,呕吐,甚者可致昏迷。《本草纲目·百病主治药》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,如蜗牛、蛞蝓、五灵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偃月翳内障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守钦条。
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见《医方考·大头瘟》。又名大头风、大头痛、时毒、大头伤寒、虾蟆瘟、捻头瘟、大头天行、疫毒等。指以头面部红肿为特征的疫病。多因天行邪毒侵及三阳经络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