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气学说术语,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五运之气被克制后,遏郁过极则成为复气而发作,称为“五郁之发”或“郁发”。如金胜制木,木气受郁,则可郁极而发。但五运之气有太过、不及的不同,所以郁极而发的复气亦就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蟾蜍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马蔺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痰阻气滞所致的胃脘痛。《类证治裁·胃脘痛》:“痰积脘痛必呕恶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五:“痰积作痛,脉滑而实,恶心烦满,时吐酸水。此因气滞碍其道路,不得运行而作痛。清中汤加香附、苍术、南星、滑石、木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胡颓子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汪宦条。
又名髀骨。俗称大腿骨。即股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大楗骨,一名髀骨,上端如杵,入于髀枢之臼,下端如槌,接于骨。”
【生卒】:1546~1627?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仲淳,号慕台,江苏常熟人。少时多病,年长嗜好医术,尤精于本草,为人疗病,每奏良效。在内、外、妇、儿等科临证上,颇多心得。对《神农本草经》一书十分推崇
【介绍】:三国时药学家。一作李之,是著名外科学家华佗的弟子。对本草学有一定研究,曾著有《李当之药录》、《李当之药方》、《李当之本草经》。这些药物学著作虽然都已散佚,但有的内容曾被后世药物学著作所引用。
病证名。指外感风热燥邪,耗伤肺金所致者。症见干咳无痰,或痰少粘稠,咯出不爽,鼻燥咽干,舌红少津,咳甚则胸胁痛,或有形寒身热等表症。治宜清肺润燥。用桑杏汤、清金润燥天门冬丸等。详见咳嗽、伤燥咳嗽、肺燥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