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①指以小便浑浊色白为主要症状的疾患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小便白浊候》:“胞冷肾损,故小便白而浊也。”亦称便浊、溺浊、尿浊。详便浊条。②指溺孔常流白色浊物而小便自清的疾患。《证治准绳·赤白浊》:“
食物本草著作。8卷。元·吴瑞著。撰于1329年。类列各种食物计540余种,分为米、谷、菜、果、禽、兽、鱼、虫共八门。所谓日用本草,也就是日常所饮食者,即食物本草。正如李汛在序文上所说:“夫本草曰日用本
见《本草便读》。为轻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阴茎。详该条。
见叶氏女科证治条。
通常指尿道口和肛门等。
病证名。又名猴疳。新生儿臀部发红,重者蔓延全身,甚则皮肤发红,随即大片皮肤脱落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猴疳者,状如圆癣色红,从臀而起,渐及遍身,四周皮脱,中露赤肉,若猴之状,乃胎中毒邪,蓄于肾脏所发。”内
出《饮膳正要》。偏指食物之害,包括食物不洁、有毒、腐败变质等,都在禁食之列。
后囟之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。
证名。又称欠。见《医碥·欠嚏》。详欠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