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茧唇

茧唇

病名。生于唇部的一种顽症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又名白茧唇紧唇沈唇。多由思虑伤脾,心火内炽,脾胃积热;或水亏火旺火毒蕴结唇部所致。初起在口唇部出现豆粒大硬结,逐渐增大,坚硬疼痛,白皮皱裂,形如蚕茧;或翻花杨梅、如灵芝、如蕈状不一,溃破后时流血水,溃面高低不平,常覆有痂皮;后期可出现口干咽燥,形体消瘦等全身症状。治疗:早期宜润燥生津,内服清凉甘露饮,若唇燥、便秘,宜通便泄热,内服凉膈散;若阴虚火旺,内服沙参麦冬饮加减八味丸外治蟾酥锭磨醋调敷;或用蟾酥饼贴之,再用红灵丹油膏涂在布上盖之。相当于唇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手太阳经病

    即小肠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嗌痛颔肿,不可以顾,肩似拔,臑似折。是主液所生病者,耳聋,目黄,颊肿,颈、颔、肩、臑、肘、臂外后廉痛。”

  • 温热论

    卷,清·叶天士述,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里而成。传本不一,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,王孟英《温热经纬》中《外感温热篇》的原文即据于此;又本见于唐大烈《吴医汇讲》卷一,名为《温症论治》内容与华氏本大同

  • 阴阳类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论述三阴、三阳的命意、脉象、病证、预后等,这些都是以阴阳类聚而加以说明,故名。

  • 坠血明目饮

    《审视瑶函》卷三方。细辛、人参各一钱,赤芍药、川芎(酒炒)、牛膝(酒炒)、石决明(醋煅)、生地黄、山药、知母、白蒺藜、当归尾、防风各八分,五味子十粒。水煎服。治血灌瞳神。

  • 脑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三。即脑疽之易破者。见脑疽条。

  • 食饮有节

    即饮食有节。出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。节,节制、节度之意。指饮食要有规律、有所节制。

  • 江剪刀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蔊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益气生津

    补法之一。补气与养阴生津并用的治法。气津两虚,表现为汗出过多、肢体怠倦、气短懒言、口干作渴、舌质红干、脉虚或细,用生脉散之属,以益气敛汗,养阴生津。

  • 腊瓜

    见《湖南科技情报(医药卫生)》1973;(3):44。为八月札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肩后疽

    病名。①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上搭手。见该条。②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肩胛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