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蹬法
即足牮法。详该条。
即足牮法。详该条。
麻疹红润,五液俱全,多为顺证。清·郑卜年《瘄略》:“出瘄发热,时有微汗滋润,并汗、泪、鼻涕、唾、溺,此谓五液俱全,出时色红润,部位齐而透,此顺症也。”一般发育正常,身体健康的小儿,在出疹时,先由头颈、
见濯之《胎产须知》。即胀后产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金门,见该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黑面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肥腻浓厚的食物。长期多食,不但损伤脾胃,还会发生痰热和疮疡等病证。
见《普济方》。为紫花地丁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结气囊裹针药所不及,灸肓募随年壮。肓募二穴,从乳头斜度至脐,中屈去半,从乳头下行,度头是穴。”主治病后衰弱,萎黄,腹中积块疼痛等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小儿丹毒之一种。丹先发背部,后漫及全身,一日一夜即可成疮,色如红枣。未成疮时宜用棘根煎汤外洗,若已成疮,宜用赤小豆末敷之。
病名。出《素问·痿论》。亦称痿躄。指四肢痿软无力。尤以下肢痿废,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,百节缓纵而不收也。”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躄者,足不能伸而行也。”其发病
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因服燥药而致者,服四物汤加炒黄柏、知母、甘草以滋阴血;若小便频数而黄者,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、麦冬、天冬、五味子以滋化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