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惊吐。见该条。
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肺形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生于肩之前廉(肩峰前侧)的无头疽,属大肠经。证治见肩疽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花叶矮沱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神仙服食经》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
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。《针灸大全·金针赋》:“其或晕针者,神气虚也。”当针刺时,患者感觉头晕,恶心,目眩,心悸,继而面色苍白,冷汗出,四肢厥逆,血压降低,脉搏散弱,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,即为晕针。
经穴别名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少泽穴,见该条。
书名。8卷。原题太医院手著,实为清·刘汉基所撰。约成书于19世纪中期。卷1~6药性考,共载药415种(不分类),介绍其性味主治,颇多作者的经验与见解;卷7~8集录神效单方,列述黄疸、鼓胀、六郁、痹症等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即糯米藤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