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。又名肥热疳。疳疾湿热侵入肌肤的一种证型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热疳病多在外,鼻下赤烂,头疮湿痒,五心烦热,掀衣气粗,渴饮冷水,烦躁卧地,肚热脚冷,潮热往来,皆热疳也。”先用胡黄连
押手法之一。是以左手拇、食指将穴位处皮肤捏起以辅助进针的方法。多用于颜面皮肉浅薄需行横刺的穴位。
煎服法之一。同冲服。详该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厘正按摩要术》:“搓食指……大指中指合而直搓之,能化痰。”
①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。②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丁癸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出《嘉祐补注神农本草》。为轻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名。即龟尾。见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蜗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:“有产儿下。若胞衣不落者。世谓之息胞。”详胞衣不下条。
病名。指汗泄不畅所致的一种皮肤病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八。又名疿汗疹、疿疮、痱子,由于暑湿蕴蒸,汗泄不畅所致。多见于炎夏,以小儿肥胖人易患。好发于头面、颈项、腹、背、肩、股等处。皮肤汗孔处发生密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