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韶子

韶子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韶子

药材名称韶子

拼音Sháo Zǐ

别名山韶子(《桂海虞衡志》),毛荔枝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毛召(《陆川本草》)。

出处《本草拾遗》

来源无患子科植物韶子果实。夏季采收。

原形态韶子,又名:海南韶子。

常绿乔木,高10~20米。幼枝被锈色柔毛,后变光滑。双数羽状复叶,互生;叶连柄长15~45厘米,小叶2~3对,偶1~4对,对生或互生;小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,长6~18厘米,宽2.5~7.5厘米,先端短尖或钝,基部广楔形,全缘,下面薄被稀疏短柔毛,有时被皱卷的小茸毛,小叶柄短。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,长10~30厘米,被锈色柔毛;花小,单性异株,具短柄;萼4~6裂,长约2毫米,被锈色小柔毛;无花瓣;雄蕊6~8,花丝有细毛;子房2~3裂,有小疣状突起,被疏柔毛,花柱深裂,裂片外弯。核果椭圆形至椭圆状球形,密被软刺,长3~4厘米(不连刺),径约2.5厘米,熟时黄色或红色,干燥后黑褐色,果刺短而弯,长3.5~5毫米,先端钝尖。假种皮半透明,多汁,味酸甜。花期春季。果熟期夏季。

生境分部生于热带密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化学成分种仁含油36.26%。树皮含鞣质11.02%,果皮含鞣质23.65%。

原种Nephelium lappaceum的果实含多量维生素C,果皮含皂甙。种子脂皂化后可得廿(烷)酸20.6%。

性味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温,无毒。"

②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味酸。"

功能主治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暴痢,心腹冷。"

②《陆川本草》:"果壳,消炎杀菌。治口腔炎、痢疾,洗溃疡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韶子

药材名称韶子

拼音Sháo Zǐ

英文名Hainan Rambutan,Fruit of Hainan Rambutan

别名山韶子、毛荔枝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;1.《本草拾遗》:韶子生岭南。子如栗,皮肉核如荔枝。《广志》云:韶叶似栗,有刺,斫皮内白脂如猪,味甘酸,亦云核如荔枝也。

2.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海南韶子,果核(种子)有毒,虽经炒熟,但多食引起腹痛,头晕,发热,呕吐;严重的不能站立,以至发狂。解救方法:洗胃;服蛋清、维生素 C、活性炭,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。如狂躁时,则注射冬眠灵和水合氯醛灌肠等对症治疗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科植物韶子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phelium chryseum Bl.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成熟果实,烘干或晒干。

原形态韶子 常绿乔木,高10-20m或更高。小枝有直纹,干时灰褐色,嫩部被锈色短柔毛。偶数羽状复叶,互生;叶连柄长20-40cm;小叶常4对,很少2或3对;小叶柄长5-8mm;叶片薄纸质,长圆形,长6-18cm,宽2.5-7.5cm,两端近短尖,全缘,背面粉绿色,被柔毛,侧脉9-14对或更多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或异株;花序多分枝,雄花序与叶近等长,雌花序较短;萼长1.5mm,密被柔毛;花盘被柔毛,雄蕊7-8,花丝长3mm,被长柔毛;子房2裂,2室,被柔毛。果椭圆形,红色,连刺长4-5cm,宽3-4cm;刺长1cm或过之,两侧扁,基部阔,先端尖,弯钩状。花期春季,果期夏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500m的密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西部、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,约以北回归线为其北限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、湿润、向阳的环境。在雨量充沛,阳光充足的条件下,结果量多。适于在上层深厚,较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上种植,低洼积水的土地不宜栽培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:春、秋二季均可播种。春播在3月,秋播在9-11月。以秋季随采随播为好。按行距30cm开沟,深4-5cm,每隔5cm点播1颗种子,播后覆盖上,浇水保温。经育苗1年后,可定植。由于地区和季节不同,分为春植和秋植。气候温暖地区,宜秋植,稍冷地区,宜春植。定植时,按行株距350cm×350cm开穴,每穴栽种1株。

田间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3次,并结合追肥。冬季应进行修剪,幼树注意造形,成年树剪去过密阴枝、纤弱枝,使其树冠各部均衡生长。

化学成分1.种仁含油36.26%。

2.树皮含鞣质11.02%,果皮含躁质23.65%。

3.原种Nephelium lappaceum 的果实含多量维生素 C,果皮含皂甙。种子脂皂化后可得廿(烷)酸(Eicosanicacid)20.6%。

性味甘;酸;温

归经脾;胃经

功能主治散寒;止痢;解毒。主痢疾;心腹冷痛;疮疡

用法用量内服;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拾遗》:主暴痢,心腹冷。

2.《陆川本草》:果壳,消炎杀菌。治口腔炎、痢疾,洗溃疡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缅桂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缅桂果药材名称黄缅桂果拼音Huánɡ Miǎn Guì Guǒ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木兰种植物黄兰的果实。夏、秋采收,去皮,晒干。功能主治健胃止痛。治消化

  • 野木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木瓜药材名称野木瓜拼音Yě Mù Guā别名那蘑、牛藤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出处《国药的药理学》来源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、根。原形态常绿藤本。叶互生,掌状复叶,有3~7

  • 象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象骨药材名称象骨拼音Xiànɡ Gǔ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骨骼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象皮"条。化学成分水分约占1/2,有机物约占1/4,其中有骨

  • 球序鹅掌柴

    药材名称球序鹅掌柴拼音Qiú Xù é Zhǎnɡ Chái英文名root fo Glomerule Schefflera别名七加皮、五加皮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球序鹅掌

  • 龙州线蕨

    药材名称龙州线蕨拼音Lónɡ Zhōu Xiàn Jué来源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州线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ysis morsei Chi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原

  • 橙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橙子药材名称橙子拼音Chénɡ Zi别名橙(《上林赋》),黄橙(张籍),金橙(苏轼),金球、鹄壳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食性本草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实。10月间果实成熟时采

  • 野葡萄藤

    药材名称野葡萄藤拼音Yě Pú Tɑo Ténɡ别名大风藤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的全株及叶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&qu

  • 玉簪根

    药材名称玉簪根拼音Yù Zān Gēn别名玉簪花根来源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sta plantaginea (Lam.) Ascherson.[Hemerocall

  • 慈竹沥

    药材名称慈竹沥拼音Cí Zhú Lì别名慈竹油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osinocalamus affinis(Rendli)Keng f.[

  • 赤火绳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赤火绳药材名称赤火绳拼音Chì Huǒ Shénɡ别名火绳树、接骨丹、火素树来源梧桐科赤火绳Eriolaena malvacea (Levl.)Hand.-M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