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七叶子

七叶子

药材名称七叶子

拼音Qí Yè Zi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海南地黄连的枝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nronia hainanensis Howet T.Chen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枝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海南地黄连 直立灌木,高30-50cm。茎不分枝,无毛或上部被紧贴的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或多少聚生于茎的上部,通常有小叶5(3-7)片,连叶柄长8-12cm;柄长2-2.5cm,与总轴同被短柔毛;小叶片膜质,顶端1枚较大,具柄,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5-7.5cm,宽2-3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等侧,全缘或上部有疏锯齿或圆齿,侧生叶较小,无柄,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1.5-4cm,宽8-16m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偏斜,上面无毛,下面沿脉上被紧贴的短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少;总花梗长5-10mm,被短柔毛,最后下弯;萼片线状披针形,长2-3mm;花瓣白色,合生为管状的部分长2.3cm,外被稀疏、平展的长柔毛,瓣片倒披针形,长约10mm,宽约3mm,沿中脉上被稀疏长柔毛;雄蕊管长约3cm,无毛,先端10裂,花药背面被疏毛。蒴果扁球形,5裂,被稀疏星状毛并杂以短硬毛。花、果期5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路旁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。

性味淡;平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活血舒筋。主毒蛇咬伤;风湿骨痛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鲜叶30g,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蚯疽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蚯疽草药材名称蚯疽草拼音Qiū Jū Cǎo别名白头菜、夜明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肉桂草、泥鳅菜(《福建中草药》),鱼眼草、茯苓菜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菊科

  • 苎麻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苎麻皮药材名称苎麻皮拼音Zhù Má Pí出处《本草备要》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茎皮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苎麻根"条。性味①《得配本草》

  • 鸡子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鸡子壳药材名称鸡子壳拼音Jī Zǐ Ké别名鸡卵壳(《医学入门》),混沌池、凤凰蜕(《纲目》),混沌皮(《医林纂要》),鸡子蜕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

  • 网脉山龙眼

    药材名称网脉山龙眼拼音Wǎnɡ Mài Shān Lónɡ Yǎn别名亮光子、苦锯子、仇木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龙眼科植物网脉山龙眼的枝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licia reticulata W.

  • 飞扬草

    药材名称飞扬草拼音Fēi Yánɡ Cǎo别名大飞扬、大乳汁草、节节花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、秋采集,洗净、晒干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20~5

  • 风湿木

    药材名称风湿木别名大叶萝芙木、阔叶萝芙木来源夹竹桃科风湿木Rauvolfia latifrons Tsiang,以根、茎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广东。功能主治祛风活血。主治风湿痛;外用可接骨。摘录《全国中

  • 烟油

    药材名称烟油拼音Yān Yóu别名烟膏、太极膏、气泥、五行丹(《纲目拾遗》)。出处《百草镜》来源为陈旧旱烟杆内积存的黑色膏油。功能主治治蛇虫咬伤,恶疮,顽癣。①《百草镜》:"凡蛇咬

  • 大叶马尾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叶马尾连药材名称大叶马尾连拼音Dà Yè Mǎ Yǐ Lián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。原形态大叶唐松草,又名:蓝蓬

  • 冬葵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冬葵子药材名称冬葵子拼音Dōnɡ Kuí Zǐ别名葵子(《金匮要略》),葵菜子(《妇人良方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。原形态冬葵(《本经》),又名:葵(《诗

  • 三角泡

    药材名称三角泡拼音Sān Jiǎo Pào别名假苦瓜、假蒲达、包袱草、风船葛、鬼灯笼、三角灯笼、金丝苦楝、三角藤、倒地铃、棕子草、炮掌果、小果倒地铃、白花仔草、带藤苦楝、灯笼草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