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三叶委陵菜根

三叶委陵菜根

药材名称三叶委陵菜根

拼音Sān Yè Wěi Línɡ Cài Gēn

别名山峰子根(《贵州草药》)。

出处《浙江即常用草药》

来源为蕾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。4~10月采挖。

性味①《贵州草药》:"性凉,味涩微苦。"

②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苦,微寒。"

功能主治①《贵州草药》:"清热,利湿,止痛,补虚。

②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清热解毒,敛疮止血。治骨髓炎,外伤出血,蝮蛇咬伤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
复方①治骨髓炎:三叶委陵菜根(捣碎)、大蓟根各五钱。用水或烧酒炖服,严重者连服三个月。另外用半边莲二份,榔榆根皮八份,捣烂外敷,每天换药一次。最后可用三叶委陵莱全草或根捣烂外敷收口,至痊愈为止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②治蝮蛇咬伤:三叶委陵菜根三至五钱。水煎服或研粉吞服。另取根加醋磨汁,外搽伤处周围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粟芽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粟芽药材名称粟芽拼音Sù Yá别名蘖米(《别录》),粟蘖(《本草衍义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粟的发芽颖果。将粟谷入水中浸透,捞出置筐内,上盖稻草,每日洒水4~5次,

  • 麦饭石

    药材名称麦饭石拼音Mài Fàn Shí英文名Maifanitum别名长寿石、健康石、炼山石、马牙砂、豆渣石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中酸性火成岩类岩石石英二长斑岩。拉丁植物动物矿

  • 大泡通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泡通皮药材名称大泡通皮拼音Dà Pào Tōnɡ Pí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茎皮。功能主治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未破

  • 白苏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苏梗药材名称白苏梗拼音Bái Sū Gěnɡ出处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。秋季果实成熟时,割取老茎,除去果实及枝叶,晒干。生境分部产江苏、安徽、四川、

  • 铁杆蒿

    药材名称铁杆蒿别名阿尔泰紫菀、阿尔泰狗哇花来源菊科铁杆蒿Heteropappus altaicus (Willd.) Novopokr.[Aster altaicus Willd.]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

  • 艾纳香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艾纳香根药材名称艾纳香根拼音ài Nà Xiānɡ Gēn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菊科植物艾纳香的根,植物形态详"艾纳香"条。性味辛,

  • 红花小独蒜

    药材名称红花小独蒜拼音Hónɡ Huā Xiǎo Dú Suàn英文名tuber of Yunnan Bletilla别名小白及出处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红花小独蒜的假鳞茎。

  • 芝麻菜

    药材名称芝麻菜拼音Zhī Mɑ Cài别名金堂葶苈、葶苈子、苦葶苈。出处芝麻菜,《滇南本草》始着录:"味甘、平,性微寒。治中风、暑热之症。"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云:"芝麻菜,生云南。如初生菘菜,抽茎开四瓣

  • 婆罗门皂荚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婆罗门皂荚药材名称婆罗门皂荚拼音Pó Luó Mén Zào Jiá别名忽野檐默、阿梨去伐、波斯皂荚(《酉阳杂俎》),阿勒勃(《本草拾

  • 掌叶半夏

    药材名称掌叶半夏拼音Zhǎnɡ Yè Bàn Xià别名独脚莲、独角莲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。出处《南京民间药草》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。6~7月挖取块茎,洗净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