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三枝叶

三枝叶

药材名称三枝叶

拼音Sān Zhī Yè

别名三叉叶、三爪皮、喜叶子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滇素馨的根或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asminum subhumile W.W.Smith[J.subhumile W.W.Smith var.glabricymosum(W.W.Smiih)Miaoex P.Y.Bai;J.diversifloium Kobuski var.Jabricymosum(W.W.Smith)Kobuski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收,根挖取后,除去泥土,切片;叶洗净,切碎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,高0.5-5m。小枝无毛或密被柔毛,具棱角。叶互生,三出复叶与单叶混生,小叶3枚,稀2或5枚;叶柄长0。5-6cm,具沟;叶片革质,两面光滑或下面沿中脉被短柔毛;小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3-12.5cm,宽1-5cm,先端急尖至渐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小叶柄无或可达3cm;单叶卵形或宽卵形,有时近圆形或为披针形。聚伞花序常多少呈圆锥状排列,顶生;苞片线形,长1-5mm;花梗长1-1;2cm,光滑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至绒毛;花芳香;花萼被绒毛或无毛,裂片不明显;花冠黄色,近漏斗状,花冠管长0.8-1.2cm,裂片4-5枚,宽卵形或近圆形、长圆形,长3-9mm,宽3-4mm。果球形或椭圆形,长1-1.6cm,径0.5-1.6cm,呈黑色或红黑色。花期3-7月,果期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或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
性味辛;微苦;性平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止痛;止血。主感冒发热;头痛身痛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 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或研末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叶榕

    药材名称竹叶榕拼音Zhú Yè Rónɡ别名狭叶榕、水稻清、竹叶牛奶树来源桑科榕属植物竹叶榕Ficus stenophylla Hemsl.,以根、茎及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

  • 米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米油药材名称米油拼音Mǐ Yóu别名粥油(《重庆堂随笔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煮米粥时,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。性味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,性平。"功能主

  • 杜仲藤叶

    药材名称杜仲藤叶拼音Dù Zhònɡ Ténɡ Yè别名藤杜仲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和毛杜仲藤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araharium micranthum(A.DC.)Pier

  • 山矾

    药材名称山矾拼音Shān Fán别名尾叶山矾来源山矾科山矾Symplocos caudata Wall.,以根、花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江西、浙江。性味辛、苦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理气化痰。主

  • 筋骨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筋骨草药材名称筋骨草拼音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、散血草、金疮小草、青鱼胆草、苦草、苦地胆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.的全草。

  • 冰糖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冰糖药材名称冰糖拼音Bīnɡ Tánɡ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。性味味甘,性平,无毒。归经入脾、肺二经。功能主治补中益气,和胃润肺。止咳嗽,化痰涎.(性味

  • 毛轴莎草

    药材名称毛轴莎草拼音Máo Zhóu Suō Cǎo英文名all-grass of Pilose Galingale别名三角草、三棱草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Ⅱ卷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毛轴莎草的

  • 紫荆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荆花药材名称紫荆花拼音Zǐ Jīnɡ Huā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荆的花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紫荆皮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通小肠。

  • 香蕈

    药材名称香蕈拼音Xiānɡ Xùn别名香信(《本草求原》),香菇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。出处《日用本草》来源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。春、秋、冬季均可收采,采得后除去泥砂杂质,晒干或焙干。原形

  • 地胆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地胆药材名称地胆拼音Dì Dǎn别名圆胸地胆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圆胸地胆芫菁Meloe corvinus Marseul,以全虫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。性味辛,热;有大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