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乌蛇皮

乌蛇皮

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蛇皮

药材名称乌蛇皮

拼音Wū Shé Pí

出处《纲目》

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

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乌蛇"条。

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治风毒气,眼生臀,唇紧、唇疮。"

复方治小儿唇紧,脾热唇疮,乌蛇皮烧灰,酥和敷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乌蛇皮

药材名称乌蛇皮

拼音Wū Shé Pí

英文名Black-snake skin

别名乌梢蛇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aocysd humnades(Cantor)

采收和储藏:宰杀乌梢蛇时,剥取蛇皮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乌梢蛇,形体较粗大,头颈区分不明显,全长可达2m以上。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,其上有2条黑线纵贯全身,老年个体后段色深,黑线不明显,背脊黄褐纵线较为醒目,幼蛇背面灰绿色,其上有4条黑线纵贯全身。颊鳞1,偶有1小鳞,位于其下,眶前鳞2,眶后鳞2(3);颞鳞2(1)+2,上唇鳞3-2-3式。背鳞16-16(14)-14,中央2-4(6)行起棱。正脊两行棱极强,腹鳞192-205;肛鳞2分,尾下鳞95-137对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活于沿海平原、丘陵及山区或田野、林下等地。行动敏捷,以鱼、蛙、蜥蜴等为食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。

性味味甘;性平

归经肝;肾经

功能主治祛风支翳;解毒消肿。主目翳;唇疮;喉痹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烧灰存性,调敷。

各家论述《纲目》:治风毒气,眼生翳,唇紧、唇疮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母钗

    药材名称王母钗拼音Wánɡ Mǔ Chāi别名碱草、五粒关来源药材基源:为莎草种植物异型莎草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erus difformis L.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收。连根拔起,

  • 菵米

    药材名称菵米拼音Wǎnɡ Mǐ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菵草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ckmannia syzigachne(Steud.)Fernald [B.erucaeformis(L.)

  • 何首乌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何首乌药材名称何首乌拼音Hé Shǒu Wū英文名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别名首乌、赤首乌、铁秤砣、红内消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

  • 梅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梅梗药材名称梅梗拼音Méi Gěnɡ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梗。功能主治《道听集》:"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,梅梗三、五条,煎浓汤饮之,复饮龙眼汤。&

  • 山慈姑

    药材名称山慈姑拼音Shān Cí Gū别名金灯(《本草拾遗》),鹿蹄草(《经验方》),山茨菰(《百一选方》),山茨菇(《滇南本草》),朱姑、鬼灯檠(《纲目》),毛姑(《本草从新》),毛慈姑(

  • 红叶铁线莲

    药材名称红叶铁线莲别名粗糠藤、细木通、花木通来源毛茛科红叶铁线莲Clematis rubifolia C. H. Wright,以根或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苦、涩,凉。功能主治除湿利尿,清血解毒

  • 虾蟆肝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虾蟆肝药材名称虾蟆肝拼音Há Má Gān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肝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虾蟆"条。功能主治治蛇咬伤、白屑疮、疔疮。用法用

  • 椬梧

    药材名称椬梧拼音Yí Wú别名福建胡颓子、锅底刺来源胡颓子科椬梧Elaeagnus oldhami Maxim.,以根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。性味酸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祛风理湿,下气

  • 棉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棉花药材名称棉花拼音Mián Huā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种子上的棉毛。秋季采收。原形态草棉(《升庵集》),又名:古终藤(《南越志》)。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,高1~1.5米。茎

  • 齿瓣延胡索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齿瓣延胡索药材名称齿瓣延胡索拼音Chǐ Bàn Yán Hú Suǒ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Turschaninovii别名蓝雀花、蓝花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