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半圆盖阴石蕨

半圆盖阴石蕨

药材名称半圆盖阴石蕨

拼音Bàn Yuán Gài Yīn Shí Jué

英文名Broadscale Humata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mata platylepis (Bak.)Ching[Davallia platylepis Bak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挖取,洗净,去须根与叶柄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植株高12-40cm。根茎横生,粗约1cm,两侧稍扁,密被淡棕色蓬松的线状披针形鳞片,基部卵圆形,红棕色,盾状着生。叶远生;叶柄长12-14cm,棕色;叶片革质,光滑,阔卵状三角形,长18-25cm,宽14-18cm,渐尖头,基部近圆形,三回羽状深裂;羽片10-15对,基部1对最大,长10-12cm,宽约4cm,三角状披针形,先端短渐尖,基部几等宽,二回羽状或二羽深裂,一回小羽片10-12对,基部上侧1片与叶轴并行,下侧的斜上,长圆状披针形,急尖头,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,羽状或羽状深裂近小叶轴;末回裂片基部上侧1片较大,近三角形,先端尖而略向上弯,全缘或上缘有一角状的浅裂;羽片向上渐短,披针形,二回浅羽裂;末回裂面近三角形,全缘;叶脉不明显。孢子囊群生于末回裂片上缘,有1-2个;囊群盖半圆形,宽过于高,以阔基部着生,两侧分离,棕色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附生于1400-1500m的林中树干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苦;涩;凉

归经肺;肝;脾;肾经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散瘀通络。主风湿疼痛;感冒发热;急性扁桃体炎,破伤风;跌打损伤;骨折;肾炎水肿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祛风解痉,利水化湿、接骨续筋的功能。用于破伤风、扁桃体炎、肾炎;外用治风湿痛、跌打损伤、骨折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天连

    药材名称通天连别名乳汁藤、双飞蝴蝶来源萝藦科通天连Tylophora koi Merr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功能主治解毒,消肿。主治感冒,跌打,毒蛇咬伤,疮疥。用法用量0.5~1钱,水煎

  • 光肺筋草

    药材名称光肺筋草别名无毛粉条儿菜来源百合科光肺筋草Aletris glabra Bureau et Franch.,以全草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甘肃、陕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。性味甘、微苦,平。功能主治润肺

  • 米饭花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米饭花果药材名称米饭花果拼音Mǐ Fàn Huā Guǒ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米饭花的果实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米饭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又名:珍珠花(《植物

  • 黄石脂

    药材名称黄石脂拼音Huánɡ Shí Zhī别名黄符出处黄石脂始载于《本经》,列为上品。1.《吴普本草》云:“或生嵩山(今河南登封县北),色如豚脑、雁(《别录》作‘鹰’,一作&

  • 女儿茶

    药材名称女儿茶拼音Nǚ ér Chá别名岩果紫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黄茶根、女儿红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。4~5月采嫩枝叶;秋

  • 马蔺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蔺根药材名称马蔺根拼音Mǎ Lìn Gēn出处《纲目》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。性味《河北中药手册》:"性平,味甘。"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治喉痹,痈疽,风湿

  • 石上藕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上藕药材名称石上藕拼音Shí Shànɡ ǒu别名石蚕、真金草来源兰科血叶兰属植物血叶兰Ludisis discolor (Ker-Gawl.)A. Rich

  • 紫薇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薇根药材名称紫薇根拼音Zǐ Wēi Gēn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,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紫薇花"条。化学成分根含谷甾醇和3,3′

  • 毛冬青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毛冬青叶药材名称毛冬青叶拼音Máo Dōnɡ Qīnɡ Yè出处《广西中草药》来源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叶片,全年可采。性味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平,味苦

  • 天麻子

    药材名称天麻子拼音Tiān Má Zi别名还筒子(《卫生杂兴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果实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天麻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本草拾遗》: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