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华南毛蕨

华南毛蕨

药材名称华南毛蕨

拼音Huá Nán Máo Jué

英文名Parasitic Cyclosorus

别名冷蕨棵、大风寒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星蕨科植物华南毛蕨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losorus parasiticus(L.)Farw.[Polypodium parasiticum L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植株高50-70cm。根茎横生,粗约5mm,被棕色、披针形鳞片。叶近生;叶柄纤细,长15-40cm,棕禾秆色,略被柔毛;叶片草质,椭圆状披针形,长约35cm,宽13-20cm,基部不变狭,两面沿叶脉有针状毛,上面脉间疏生短刚毛,二回羽裂;中部以下的羽片长约10cm,宽1.2-1.4cm,披针形,基部平截,羽裂深达1/2强;侧脉在裂上6-8对,仅基部1对连接,自第2对起各对都伸达缺刻以下的边缘。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中部稍上处;囊群盖小,圆肾形密被柔毛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800m的林下或溪边湿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湖南等地。

性味辛;平;微苦

归经肺;肝;大肠经

功能主治祛风;除湿。主风湿痹痛;感冒;痢疾

用法用量内服:9-15g,水煎服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除湿、止痢的功能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麻柳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麻柳果药材名称麻柳果拼音Má Liǔ Guǒ别名一群鸭、雁鹅群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。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果实。夏季采收。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。炮

  • 竹林消

    药材名称竹林消拼音Zhú Lín Xiāo别名鸡爪参、野参须(《陕西草药》),女楂(藏名)。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单茎算盘七的根。8~10月采挖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

  • 大叶紫珠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叶紫珠药材名称大叶紫珠拼音Dà Yè Zǐ Zhū别名紫珠草、大风叶、赶风紫、红大曰,假大艾来源为马鞭草紫珠属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

  • 红钉耙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钉耙藤药材名称红钉耙藤拼音Hónɡ Dìnɡ Pá Ténɡ别名山木通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短尾铁线莲的茎叶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落

  • 獐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獐骨药材名称獐骨拼音Zhānɡ Gǔ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骼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獐肉"条。性味甘,温。①《别录》:"微温。"②《药性论

  • 野芝麻花

    药材名称野芝麻花拼音Yě Zhī Mɑ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mium barbatum Sieb. Et Zucc.采收和储藏:4-6月采收,阴干。原形

  • 蒟蒻薯叶

    药材名称蒟蒻薯叶拼音Jǔ Ruò Shǔ Yè别名老虎须叶、来源药材基源: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cca chantrieri Andre[T. minor Ridl.;T.

  • 楤木

    药材名称楤木拼音Sǒnɡ Mù别名刺龙包、雀不站、鸟不宿、刺老包来源五加科楤木属植物楤木Aralia chinensis L.,以根皮和茎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段,晒干。性味甘、微苦,平。功能

  • 土茯苓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土茯苓药材名称土茯苓拼音Tǔ Fú Línɡ英文名RHIZOMA SMILACIS GLABRAE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.的干燥根茎。夏、秋二季

  • 水皂角子

    药材名称水皂角子拼音Shuǐ Zào Jiǎo Zǐ出处四川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茶决明的种子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水皂角"条。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疾,夜盲,目翳。(四川)用法用量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