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栀子花

栀子花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栀子花

药材名称栀子花

拼音Zhī Zi Huā

别名山栀花(《纲目》),野桂花、白蟾花、雀舌花(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。

出处滇南本草

来源茜草科植物山栀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栀子"条。

化学成分含挥发油。

性味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。"

功能主治清肺,凉血。治肺热咳嗽、鼻衄。

滇南本草》:"泻肺火,止肺热咳嗽,止衄血,消痰。"

复方①治伤风,肺有实痰、实火,肺热咳嗽:栀子花三朵。蜂蜜少许同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②治鼻血不止:栀子花数片,焙干为末,吹鼻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栀子花

药材名称栀子花

拼音Zhī Zi Huā

英文名flower of Capa Jasmine

别名薝卜花、山栀花、野桂花、白蟾花、雀舌花、玉瓯花、玉荷花

出处出自《滇南本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花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2.Gardenia jasminlides Ellis var. fortuniana (lindl.) Hara。6-7月采摘,鲜用或晾干。

原形态1.山栀 原植物详栀子条。

2.重瓣栀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状,高达2m。花萼简倒圆锥形,顶端6深裂,裂片条状披针形,长3.5-4.5cm;花冠简长4-8cm,重瓣,花瓣卵形、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1.5-6.5cm,宽1.2-3.5cm;雌雄蕊退化。花期6-7月。

生境分部华东、中南各地栽培。产于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团块或类三角锥形。表面淡棕色或棕色。萼简卵形或倒卵形,先羰5-7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。花冠旋卷,花冠下部连成简状,裂片多数,倒卵形至倒披针形。雄蕊6,花丝极短。质轻脆。昀碎。气芳香,味淡。

化学成分含挥发油。

性味寒;苦

归经肺;肝经

功能主治清肺止咳;凉血止血。主肺热咳嗽;鼻衄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0g;或焙研吹鼻。

复方①治伤风,肺有实痰、实火,肺热咳嗽: 栀子花三朵。蜂蜜少许同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②治鼻血不止: 栀子花数片,焙干为末,吹鼻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各家论述滇南本草》:泻肺火,止肺热咳嗽,止衄血,消痰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功劳根

    药材名称功劳根拼音Gōnɡ Láo Gēn别名枸骨根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.ex Paxt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cornuta Lindl.ex Pa

  • 蓬莪术

    药材名称蓬莪术拼音Pénɡ é Shù别名蓬莪茂(《药性论》),蒁药(《唐本草》),蓬莪蒁(《日华子本草》),广茂(《珍珠囊》),蓬术(《普济方》),莪蒁(《本草备要》)

  • 粘毛黄花菍

    药材名称粘毛黄花菍别名磨盘公来源锦葵科粘毛黄花菍Sida mysorensis Wight et Arn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味甘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清肺止咳,散瘀消肿。支气管炎:鲜全草1两

  • 毛桤

    药材名称毛桤拼音Máo Qī别名牛屎树、罗拐木、菜壳蒜来源桦木科毛桤Alnus lanata Duthie,以嫩叶、皮入药。生境分部西南地区。性味涩,平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解毒,清热,利湿。毒

  • 苦竹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竹茹药材名称苦竹茹拼音Kǔ Zhú Rú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功能主治①《食疗本草》:"主下热壅。"

  • 续随子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续随子叶药材名称续随子叶拼音Xù Suí Zǐ Yè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叶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千金子"条。化学

  • 野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野葱药材名称野葱拼音Yě Cōnɡ别名太白韭来源百合科野葱Allium prattii C. H. Wright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性味辛,温

  • 木防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木防己药材名称木防己拼音Mù Fánɡ Jǐ别名土防己[江西]、青藤根[广东]、青藤香、钻骨龙、金锁匙[广东]来源为防己科木防己属植物木防己Coculus tr

  • 云木香

    药材名称云木香别名广木香、木香来源为菊科云木香属植物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. [Saussurea lappa Clarke]的根。秋季至第二年春初采挖,除去茎叶泥土,切成

  • 天蓬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天蓬草药材名称天蓬草拼音Tiān Pénɡ Cǎo别名雀舌草(《救荒野谱》),雪里花(《纲目拾遗》),吴檀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,寒草、金线吊葫芦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瓜子草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