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浙地黄

浙地黄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浙地黄

药材名称浙地黄

别名鲜生地

来源玄参浙地黄Rehmannia chingii Li,以根状茎入药。

生境分部浙江。

性味甘、苦,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,凉血。

鼻衄,热病口干。0.4~1两。

并外用治中耳炎:鲜生地捣汁滴耳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浙地黄

药材名称浙地黄

拼音Zhè Dì Huánɡ

别名紫花地黄、鲜生地、蜜糖罐、野鲜地黄、天芥菜、秦氏地黄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天目地黄的根状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ehmannia chingii Li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。

原形态天目地黄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全析被多细胞长柔毛。根茎肉质,黄褐色。茎单出或基部分枝。基生叶呈莲座状排列,叶片椭圆形,长6-12cm,宽3-6cm,纸质,两面疏被白色柔毛,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粗锯齿,先端钝或突尖,基部楔形,逐渐收缩成长2-7cm的具翅的柄;茎生叶外形与基生叶相似,向上渐变小。花单生;花梗长1-4cm,弯曲上升,与萼同被长柔毛及腺毛;萼齿5,披针形,先端略尖,后方2枚稍长;花冠紫红色,长5-7cm,外被长柔毛,上唇裂片长卵形,先端略尖,下唇裂片长椭圆形,中间裂片较柔毛,上唇裂片长卵形,先端略尖;下唇裂片长椭圆形,中间裂片较大;雄蕊后方1对稍短,花丝基部被短腺毛,前方一对稍长,花丝无毛;花室长圆形,基部叉开成一直线;花柱先端扩大,先端尖或钝圆。蒴果卵形,长.4cm,具宿存的花萼及花柱。种子多数,卵形,具网眼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草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。

性味味甘;苦;性寒

功能主治清热凉血;养阴生津。主温热病高热烦躁;吐血衄血;口干;咽喉肿痛;中耳炎;烫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2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青;或捣汁滴耳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玳瑁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玳瑁肉药材名称玳瑁肉拼音Dài Mào Ròu出处《食性本草》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。性味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功能主治《食性

  • 油桐

    药材名称油桐拼音Yóu Tónɡ别名三年桐、罂子桐、虎子桐来源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(Hemsl.)Airy Shaw,以根、叶、花、果壳及种子油入药

  • 茉莉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茉莉叶药材名称茉莉叶拼音Mò Lì Yè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叶片。性味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辛,凉。&q

  • 桦叶葡萄根皮

    药材名称桦叶葡萄根皮拼音Huà Yè Pú Tɑo Gēn Pí别名大血藤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桦叶葡萄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is betullfolia Dielset Gilg采

  • 千金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千金花药材名称千金花拼音Qiān Jīn Huā出处《本草乘雅半偈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花。性味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"味苦。"功能主治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"以

  • 莱菔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莱菔叶药材名称莱菔叶拼音Lái Fú Yè别名萝卜杆(《滇南本草》),莱菔菜(《本草从新)》,萝卜缨(《本草再新》),莱菔甲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萝卜甲(

  • 台湾泡桐

    药材名称台湾泡桐拼音Tái Wān Pào Tónɡ英文名Bark or root of Kawakami Paulowni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台湾桐的树皮。拉丁植物

  • 糖芥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糖芥药材名称糖芥拼音Tánɡ Jiè别名冈托巴(藏名)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披散糖芥的种子。8~9月采收成熟果实。晒干,打下种子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

  • 野鸦椿

    药材名称野鸦椿拼音Yě Yā Chūn别名鸡眼睛、鸡肫子来源省沽油科野鸦椿属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(Thunb.)Dipp.,以根和果实入药。秋季采集,分别晒干。性味根:微苦

  • 三叶崖爬藤

    药材名称三叶崖爬藤拼音Sān Yè Yá Pá Ténɡ别名毒葡萄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台湾崖爬藤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trastigma formosanum(Hemsl.)Gagn